河斷田裂 萬呎水稻化乾草 蕉徑農業園明年動工 水利考慮極端天氣

[2018.05.30] 發表
元朗新興農場有兩塊稻田在山坡較下坡位置,本應可生產共150斤米,惟附近的河流在近三星期斷流,稻田已缺水灌溉多時,乾得裂開,裂縫大得有一隻手指闊、約10厘米深,農場負責人Mole(圖)料心血已化為烏有。(郭慶輝攝)
元朗新興農場水源來自雞公嶺,山上的水一直流聚於河中,負責人Mole說,牛潭尾本身無灌溉用的水塘,春旱影響非常大,水源位置(圖)原不會見到堤壆;現左方石地位置,去年此時有七成面積有水。(郭慶輝攝)
新興農場內有兩個水塘,深1.5米,原本可儲4噸水,負責人Mole說現時儲有約1噸水,只勉強夠灌溉山坡較上位置農作物,因此約一半農地已棄耕,笑言跳了3周求雨舞仍未見下雨。(郭慶輝攝)
新興農場位處雞公嶺山下,較上坡位置有近1萬呎稻田,水位本應浸過稻米苗3吋位置,惟現時田上只勉強有水蓋過,水位低得可見泥地。農場負責人Mole說,現時全力灌溉上坡位置的稻田,盼可保住一半、即約150斤稻米的收成。(郭慶輝攝)
元朗逢吉鄉的有機農場因天旱失收,除了有瓜苗被曬乾,更因無雨水浸死菜蟲,黃芽白(圖)更被蟲咬得「面目全非」,無法再出售。(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每年4、5月的天氣本應雨多、潮濕,但今年5月持續酷熱,昨日再創高溫35.3℃,本月首28日雨量只有57.5毫米。本地農民都為缺水煩惱,元朗牛潭尾有農場因此棄耕逾半農田,1萬呎水稻田更乾得龜裂;逢吉鄉有菜田則因天旱多蟲,葉菜被咬得「體無完膚」,無法出售;至於政府計劃發展農業園的蕉徑都缺水。

明報記者 植敏欣 許芳文 李詠珊 曾映妹

政府計劃明年在古洞南的蕉徑動工發展農業園,在蕉徑務農的譚偉文說,蕉徑水源不多,部分農田「不太夠水用」,平日只需一至兩天澆水一次,近日要一天澆水兩次。譚稱曾聽說農業園會從古洞水塘引水耕種,「水源如何接駁呢?蕉徑農夫都不清楚」,有蕉徑農夫擔心農業園發展影響本身的水源。據了解,政府正為農業園設計水、電等基礎設施,水利工程會考慮如何應對天旱等極端天氣,料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設計。

至於靠河灌溉的農地都受水位下降影響,元朗牛潭尾新興農場位處雞公嶺下,靠雨水積聚在山上的河來灌溉6、7萬呎田。負責人Mole說,靠近農田的河斷流近1個月,而上游河水不足以灌溉全部田,逾半已棄耕,剩下2.7萬呎田中,有兩萬呎已種水稻,幾塊水稻田分佈山坡上,惟較低處的兩塊田因為缺水已乾得龜裂,裂縫闊得可放入一隻手指,深約10厘米,田中稻苗亦枯黃,料難再挽救,估計損失150斤米。

負責人:唯有等城市人體會失收

稻米失收,難用金錢計算。Mole說,農場在每年4至7月會種兩造米,每次都會招募30至40人夾錢買種子,一起插秧,然後分享成果,但今年無收成,失去的不是金錢,而是所有人的心血都化為烏有。他亦無奈地笑說,「唯有等城市人體會一下失收的滋味」。不過,Mole說他會努力救農場另外1萬呎稻米,將該些收成分予參加者。

除了水稻變乾,Mole說,芋頭田已全缺水,原本料有50、60斤收成的芋頭已失收,粟米則仍可「捱」一段時間,但料收成不會多汁;農場本供菜予一些鄰近居民,但近月因缺水已停供應。他又說,有兩塊田幾星期前已經開墾,準備種「端午米」,現仍一直等待下雨。Mole說笑「已跳了3星期求雨舞」,唯有盼天盡快下雨。

逢吉鄉農場葉菜曬燶 無雨水蟲害多

八鄉農夫爭水灌溉打架

元朗逢吉鄉一有機農場負責人朱晉良亦稱,10多萬呎農田有一半失收,「水蒸發太快,沒那麼多水可淋」。他指除了葉菜曬到燶,蟲害也多,「有雨水會浸死菜蟲,無水,蟲自然多,菜葉被咬到無法賣」。他預計單是5月損失10多萬元,6月收成料減半。

除了望天打卦,據了解,近日有在元朗八鄉的農夫因為爭水灌溉而打架。

Mole三代務農 指高鐵工程後見斷流

牛潭尾工程多,1997年建濾水廠,近年建高鐵通風樓隧道。三代住在牛潭尾耕種的Mole說,以往雨季河流會氾濫,1990年代更試過大範圍水浸,需平整河道,惟濾水廠建成後水資源大受影響,高鐵工程後,更見河流斷流,去年4、5月斷流兩周,今年特別嚴重。

港鐵回應稱,早年在牛潭尾挖掘豎井,並建大江埔至牛潭尾段隧道,以配合高鐵香港段建造項目,需要抽地下水,2016年已完成建造工程,並停抽水,據監測數據顯示,工地附近範圍外的地下水位,與施工前平均水平相若。

漁護署昨回覆,暫未有農民就酷熱及乾旱求助,但有農民反映水源開始短缺。該署會繼續留意天氣情?,相信雨季來臨時情况會改善。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港聞
德信小學生年復年 為六四死難者祈禱  校長:學生需知這事 學尊重生命
【明報專訊】下周一是6月4日,亦是1989年北京天安門六四事件29周年,除了支聯會一如往年在維園舉行燭光晚會悼念六四死難者外,位於佐敦的小學...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的支聯會晚會常有中學教師帶同學生出席,讓他們認識六四歷史。本身為中學通識科教師的教協理事張銳輝說,自佔領運動後社會變得撕裂,... 詳情
「港人沒責任推中國民主」  31%認同新高
【明報專訊】六四事件29周年在即,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本月所做周年民調顯示,56%受訪者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認為沒責任的有31%,後... 詳情
大館首日開放 長者嘆囚室沒碌架牀
【明報專訊】俗稱「大館」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昨起向公眾開放,大館總監簡寧天稱,首天派發6000張入場證,至昨午3時許,高峰時有630人在場內參... 詳情
智庫倡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  邵善波牽頭 指172公頃土地可建屋15萬
【明報專訊】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應否發展引起各方爭論。由多名「梁營」人士任董事的智庫「新範式基金會」力撐全面收回高球場興建房屋,表示高球場是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