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馬哈蒂爾宣誓就任首相,大馬安然完成獨立後首次政黨輪替。但這不代表新上場的希望聯盟(希盟)政府會一帆風順。學者指出,希盟始終只是一個鬆散聯盟,在馬哈蒂爾的光環和勝選的機會下暫掩分歧,但未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華人社群或能爭取新政府履行部分較小爭議的競選承諾,惟不大可能挑戰馬來人重視的土著優待政策。
希盟政府新上路的第一步,是如何分配內閣職位,馬哈蒂爾昨日與希盟四黨領袖舉行會議,為此作協調,預計今日公布人選。有別於以往巫統在國陣內獨佔鰲頭,如今希盟主要由四大政黨組成——人民公正黨(代表人物:安華、旺阿茲莎;合共47席)、民主行動黨(林冠英;42席)、土著團結黨(馬哈蒂爾、慕尤丁;13席)和國家誠信黨(11席),政治實力相對均衡,這還未計最後時刻確認加入的沙巴人民復興黨(8席)和一名獨立候選人。馬哈蒂爾深明聯盟內勢力分散此點,強調「最重要是確保各盟黨可以在內閣扮演平衡角色」,又指昨日會議是四黨平起平坐共同洽商,並非聽自己指示。
分析:機會來之不易 應不輕言分裂
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客席助理教授尤維勵向本報指出,希盟可以說是鬆散同盟,很可能有連串問題需要消除,惟幸馬哈蒂爾有這能力將大家團結起來,而且希盟內部各方也很清楚,這次變天執政的機會來之不易,不至於輕言分裂。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研究主任馮嘉誠亦稱,馬哈蒂爾選前凝聚到反對派,而且在有勝選希望下,任何內部分歧亦得以掩蓋,現在勝選了可望暫時維持下去。
尤維勵認為,族群問題仍會對大馬整個政治環境有重大影響,以華人佔多數的行動黨以及部分公正黨成員,在選戰期間刻意不太高調,以免觸動馬來人害怕失去特權的種族焦慮。從此點看,未來華裔社群或許可以在承認獨中統考文憑等爭議較小的議題上確保新政府履行競選承諾,但在馬來人極看重的議題如土著優待政策等,則很難有什麼突破。在一些在社會掀起廣泛不滿的議題上,馬哈蒂爾應也看似會履行承諾。他昨日表明會廢除惡法和重新檢討受爭議的法令,例如是2018年假新聞法令、2012年國家安全法以及他認為是用以製造恐懼的國家安全理事會。
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