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伊朗政局 掀美歐暗湧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在國際引發漣漪效應——對伊朗而言,其內部政治力量平衡可能倒向保守一方,或可名正言順恢復核計劃,如是者中長期有引發核擴散甚至中東戰爭的危機;對歐洲而言,華府回絕英法德最後斡旋,並變相禁止歐洲繼續與伊朗做生意,恐埋下歐美關係新暗湧。
魯哈尼溫和派重挫
政變危機
伊朗現時仍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密切監察,核協議一旦無效,伊朗將有自由重啟核項目。這還會牽動伊朗政局,總統魯哈尼等溫和派跟革命衛隊等強硬派對此本就立場迥異,引發不少政爭,華府退出的決定無疑重挫身為協議推手的魯哈尼,變相助長革命衛隊的權勢。
有觀察家更指出,革命衛隊高層近月不時談及「軍事總統」選項,或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考慮支持軍方和革命衛隊發動政變的先兆。其次,特朗普的決定將疏遠歐洲盟友,有份簽署協議的英法德3國近周都有高層訪美作最後斡旋,甚至願意承認協議有瑕疵,尋求修補和修改協議,但華府仍堅持己見。歐洲口頭上雖堅稱會續遵守核協議,但形勢比人強,在華府威脅制裁與伊朗續有生意來往的歐洲企業下,可能被迫屈服。
特朗普政府不惜觸發各種負面效果的風險,堅持廢棄核協議,背後有何盤算?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瓦爾特(Stephen M. Walt)認為,假使華府目標只為阻止伊朗擁核,又或不滿伊朗在區內的幕後活動,更合理的做法都是先堅持協議,然後號召盟友向德黑蘭施壓。
學者﹕美鷹派「撩交打」
推動變天
他因此相信特朗普政府真正目的其實是圍堵伊朗,阻止該國與外界建立正常關係,進而實現鷹派的終極夙願——推動伊朗政權更替,一是加強經濟制裁促成崩潰,二是刺激德黑蘭重啟核計劃以找到「先發制人」開戰的藉口。
不過,瓦爾特直指兩套方案都不切實際,一來美國對古巴和朝鮮的長年制裁都不足推倒政權,二來軍事攻擊伊朗,只會觸發民族主義,鞏固民眾對現政權的忠誠,亦最多只能拖延伊朗1至2年取得核武,反令後者堅信須像朝鮮般擁有核阻嚇力以自保,屆時恐導致中東多國亦會尋求擁核。
沙特阿拉伯早前已警告,一旦伊朗擁核,利雅得將亦步亦趨。不少觀察家稱,以色列和沙特或有意尋求與伊朗開戰,尤其是以國近期已不時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據點而引發緊張,德黑蘭若因華府退出核協議而重新啟動核研發,隨時令中東出現大亂局。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