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位小學輔導員﹕不明學位社工取代理據
【明報專訊】教育局要求領取津貼的小學在2021/22學年至少聘一名學位社工。有任職約10年的非學位學生輔導人員(SGP)表示現時要每年續約,才是導致輔導不連貫的主因,若貿然轉人,會令學生及家長不適應。
稱建互信不易 換人不利輔導
根據教育局資料,2015/16年約有560名SGP,當中兩成屬非學位社工。任SGP約10年的黎家昌說,曾有過度活躍症及自閉症學生,其父任大學講師,礙於面子及憂副作用,拒讓兒子服精神科藥物,需花近兩年建立關係,才勸服對方。黎服務過3至4間學校,他說在現任學校工作兩年,雖由學校自費聘用,但合約期跟隨現行的輔導服務招標制,需每年續約。
黎家昌為文憑註冊社工,另有社會科學學士及教育輔導碩士資格。新政策要求領津貼小學至少聘一名學位社工,他稱曾4次申請報讀社工碩士,但學位僧多粥少,無法入讀。黎說,輔導工作講求經驗及穩定,招標制致社工不能持續跟進,「中國人社會,家醜不外傳,會否如此輕易將自己的家事每年都重新與(新)社工說一遍呢?」他說不明白以學位社工取代非學位社工的理由,批政府「用1.38億(新政策增加開支)粉飾太平」。
任職SGP近8年的白明暉指政策公布後,已有家長問她「下年是否不做?」她說曾報讀特殊教育短期課程,認為「修讀一個輔導治療(課程)較整個社工學位(課程)深入」,期望局方取消招標制及學位要求。
教育局回應稱,新措施是回應學校所需及提升服務質素,若學校需更長過渡期處理學生輔導人員安排,可與局方商討。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繼續相關討論,社福界議員邵家臻指有較長合約期亦無助解決問題,促落實「一加一(即一名社工加一名輔導人員或教師)」及取消招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