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將建海空聯絡機制 不劃範圍
李克強明晤安倍 模糊解決避釣島爭議

[2018.05.08] 發表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亦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誕辰100周年。5月4日在他的故鄉新潟縣柏崎市,有紀念活動緬懷這名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日方奠基人。圖為女兒田中真紀子(前左)和女婿田中直紀(前右)當日在田中角榮展覽館共同植樹。 (新華社)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日舉行會談。日本共同社引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日防務部門之間的海空聯絡機制有望達成協議,由於日方要求將釣魚島周邊海空域排除在機制外,但中方要求列入,雙方最終同意以不明確適用範圍的方式相互妥協。外交部昨日證實,海空聯絡機制主要規定聯絡方法等,沒有規定適用的地理範圍。

李克強預計今晚抵達日本,明日下午與安倍會談。共同社報道,2007年4月,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與時任總理溫家寶同意建立海空聯絡機制,11年後終有望修成正果。二人明日達成協議之後,將由防務部門負責人交換簽署文件。共同社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稱,日方主張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的領海和領空排除在外,中方則要求列入,認為若將其排除,等於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因此,雙方預計將以地理上不明確界定適用範圍方式相互妥協。據共同社早前報道,日方的主張是為防止中方覺得「有了聯絡機制就可以駛近釣島」。

中方:助增互信 維護東海和平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日證實,海空聯絡機制主要規定了聯絡方法等,沒有規定適用的地理範圍。他又指,中日雙方在東海危機管控問題上的目標是一致的,建立海空聯絡機制有助於雙方增進互信、管控分歧,維護東海和平穩定。耿爽稱,當前兩國相關部門正為啟動該機制加快相關準備工作。

中日海空聯絡機制與2014年中美達成的《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類似,都是為了避免相遇時意外「擦搶走火」。即將達成的中日海空聯絡機制當中規定﹕一、雙方軍艦、飛機一旦相互接近時,可採用指定的無線電頻率直接通訊,以及使用英文聯絡;二、兩國防務部門定期舉行局長級、科長級會議;三、日本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和中國海軍、空軍官員之間設置專用聯絡熱線。中美的《行為準則》中還包括了雙方應互相通報意圖、避讓行駛、以及避免瞄準、照射或是其他會引致誤會和衝突的行為。

擬規定英語聯絡 設官員熱線

共同社還報道,安倍計劃在與李克強的會談中表達盡快訪華的意願,並為之後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盡快訪日提供合作,預計安倍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示好,就解決兩國派駐人員社保重複繳納問題的《社會保障協定》達成正式協議,安倍還將就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尋求中方理解。

專家:日高規格接待顯重視

中評社引述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林泉忠稱,李克強此行將拜會日本天皇、政府要員、國會議員與經濟界團體,接待規格近年罕見,僅次於盟國元首訪日,可見日方非常重視李克強此訪。他分析,這是因為日方更想盡快恢復雙邊首腦的互訪,安倍想在今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前訪華,對他個人有加分作用,但最希望的還是邀請習近平訪日,最好是國事訪問,而不僅是出席明年的G20峰會。

更多中國要聞
劉鶴下周訪美 續談中美貿易
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昨日宣布,中國首席經濟顧問、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下周將訪問華府,繼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貿團隊... 詳情
海關總署昨日發布消息稱,近期各直屬海關將加強對進口美國蘋果、原木的現場查驗,一旦發現疑似病害徵狀、松材線蟲危害狀或活體害蟲,應取樣送實驗室進... 詳情
吉布提解放軍佩雙語臂章
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駐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隊6月1日起統一佩戴海外駐軍胸標和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專用臂章。 海外駐軍胸標圖案由軍徽、五星、盾牌... 詳情
中紀委、國家監察委昨日公布,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現年60歲的張少春是遼寧寬甸人,... 詳情
家長申訴京維穩 譚作人:校舍問題爛尾 重建談何成就
曾經就豆腐渣校舍發起公民調查的四川維權人士譚作人早前在成都接受本報訪問表示,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危機可以變成轉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