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智慧城市」概念由美國科技企業IBM於2008年提出,探討如何善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改進城市功能,以推動「人才為本經濟」的發展及提升市民生活素質,概念已成為21世紀先進城市發展的大趨勢。學者布特高漢(Boyd Cohen)於2012年提出「智慧城市輪(Smart City Wheel)」,列出智慧城市的特徵、功能和目標,涵蓋「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流動」、「智慧市民」、「智慧生活」和「智慧政府」六大範疇。
今日香港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出爐
政府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涉及交通、人才培訓等範疇超過70項措施,不少會在之後3年推行,包括開發「快速支付系統」,讓市民利用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實時跨銀行和電子錢包轉帳;推行創科優秀人才特快入境計劃等。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認為藍圖進取務實,但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質疑內容保守欠遠見,另一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擔心部分項目2020年後才推出會過時。
■今日香港×全球化
港開放交通數據落後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2017年8月批評,香港公共交通機構不願開放數據,拖慢本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步伐。開發交通導航應用程式公司Citymapper的香港區總經理蘇頌禮認為,開放數據是國際趨勢,有助市民節省車程時間,英國2012年有研究指出透過整合數據令市民節省的車程時間,換算作經濟效益為多達1500萬至5800萬英鎊(約1.6億至6.3億港元)。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醫院App減輪候時間
醫管局將於2019年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促進醫療相關研究,並於2020年或之前開始試行智慧醫院。非牟利私家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將於2020年分階段啟用,成為全港首間智慧醫院,利用流動資訊科技及實時數據支援病人診治流程,提供一站式App處理病人預約、登記、付費等,希望縮減病人輪候時間,並將醫護程序無紙化及建立物聯網提升效率,令醫院運作電子化及自動化,減少誤差。
人工智能醫生助診症
位於廣州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於2018年4月開業,是全國首家智能醫院,問診、支付、影像診斷、智能物流等十大領域全面智能化。院方利用3億份三級甲等醫院病歷,打造AI Doctor(人工智能醫生),給醫患雙方提供200多病種、準確率逾九成的診斷與治療建議。
■今日香港×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街燈蒐集環境數據
街燈加裝無線網絡、監控鏡頭、感應器等可收集城市數據,提升管理效率。「起動九龍東」與創新及科技局分別計劃於2018年底及2019年試行多功能智慧燈柱。智慧燈柱在世界各地並不陌生,西班牙巴塞隆拿的燈柱提供免費Wi-Fi熱點,並自動按人流調節光度;美國芝加哥的智慧燈柱可蒐集天氣資訊、噪音、空氣污染、人流、車流等實時數據,用以開發分析工具及應用;英國倫敦有街燈「兼任」電動車充電站,長遠鼓勵人們使用電動車,減低排放。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港人不信政府 怕泄私隱
瑞典公司EasyPark公布「2017智慧城市指數」,香港以5.29分(10分為滿分)位列68,低於台北、東京及首爾等其他亞洲城市。有意見認為香港市民對政府信任程度低落,當涉及私隱問題,尤其在收集和應用個人資料方面,市民可能介意,或令人臉識別技術等智慧城市工具推行起來困難重重。2017年央視有節目介紹中國「天網」工程,稱全國有超過2000萬個監控鏡頭,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作警務預測,引起民眾恐慌,也令部分港人擔心該類系統可掌握市民一舉一動。
[通通識 第5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