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曲向來是非常高門檻的事,先要懂樂理和樂器,繼而學習使用專業的電腦軟件作曲和編曲,投入非常多的時間、精神和成本。近10餘年,本地流行樂壇大幅萎縮,更令作曲家青黃不接,流行曲產量大減至令人憂慮的地步。
為降低進入作曲行列的門檻,兩名科技大學碩士生用了兩年多開發出一個手機App,讓不懂樂理和樂器的人只需哼出音樂,就能夠嘗試作曲。兩人希望這個手機App除了發揮商業價值、帶來盈利,更有助刺激本地低迷的作曲風氣。
明報記者 薛偉傑
UMix Music Limited共同創辦人區竣銘表示,早在中學時期已對音樂很有興趣,先後學懂了彈結他及鋼琴,後者更考至7級。他也與同學夾band,參加歌唱比賽,甚至開始創作。最先是二次創作,但也是非常認真地改歌詞,後來更是作詞、作曲、編曲都有嘗試。
市面免費軟件需逐粒音輸入發聲生硬
區竣銘說,因當時沒有太多零用錢,所以使用一些免費的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碼介面)作曲和編曲軟件。但這些免費軟件除要逐個音符以人手輸入、不太方便之外,其發聲也不太像真樂器,被行內人稱為「玩具聲」(toy sound)。
2012年考完中學文憑試(DSE)之後,區申請加入「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獲得接納,認識了一些行內人。經過行內人介紹,他才知道哪些是專業的MIDI作曲和編曲軟件,於是買下一部Mac機(蘋果電腦)和部分專業軟件,很快就接到一些廣告配樂工作;同年,他入讀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
嘆作曲難樂壇萎縮:未學完團火已熄
2015年,區認識了同屆、同樣熱愛音樂的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黎子健。兩人都覺得,傳統上要進入作曲行列的門檻是非常之高,要投入很多時間、精神和成本,首先要學習樂理和樂器,再學習使用MIDI作曲和編曲軟件等;若單靠一團火,很多人還未學完,就已經被「淋熄」了。另一方面,香港樂壇不斷萎縮,創作流行曲早已不是一份容易為生的工作,更加令人對傳統創作音樂的方式望而卻步。所以,兩人希望開發出一個只需用聲音哼出音樂就能夠作曲的手機App,來大幅降低作曲的門檻,讓一些具有音樂感,但不懂得樂器或樂理,甚至完全不懂得五線譜的人,也可以嘗試作曲。同時,兩人亦希望這個App有助提高本地低迷的作曲風氣,為樂壇盡一點力。
2016年初,區竣銘與黎子健完成學士學位之前一年開始研發這個App,現時正處於Beta測試和微調改良後期。這個App亦具備了自動編曲功能,即程式內置了一套演算法,用戶選擇歌曲風格(例如Pop、Rock)後,它可以自動為用戶創作的主旋律(melody)配上和弦(chord,即伴奏音樂)。「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兩人憑這個App同時獲得「學生創新大獎」及「學生創新(大專或以上)金獎」。
可選演奏樂器 自動配和弦
這個App暫時只有iOS版,現時仍在進行最後的Beta測試和微調改良,預算5月中正式推出,屆時各種樂聲選擇將會比現時版本更多。例如,在現時示範版中,用戶為主旋律(melody)選擇樂器聲音時,只有10種樂器供選擇;在正式收費版中,將有超過100種樂器供選擇。特別效果方面,示範版只有5個選擇,正式收費版將有10多個。另外,在示範版中使用自動編曲功能,歌曲的風格只有兩種選擇(Pop、Rock);在正式收費版中,將有5種選擇。
擬月費8元推出 免費版無限期
至於正式版的收費方式,暫定採用月費形式,每月1美元或8港元。同時亦會推出免費版,沒使用期限,但樂器和效果的選擇會較少,亦可能會出現廣告。而支援Android平台的版本,則計劃在今年底推出。
區竣銘表示,專業的MIDI作曲編曲軟件非常昂貴,最便宜的也要逾千港元,而且還未必有PC版本,往往要配合Mac機使用,令使用成本再拉高。因此,他認為將UMix Music App收費版的月費定於1美元或8港元,已不算昂貴(用戶連續使用10餘年的費用,才相當千餘港元)。
擬推雲端平台 可「共創」發表作品
該公司還計劃年中推出UMix雲端平台,初期是讓UMix Music App的用戶(包括免費版用戶)互相分享作品,交流和給評語等,到年底更會加入「共創」功能,即是讓多名用戶合作創作一首歌。區竣銘解釋,UMix雲端平台的理念,就好像業餘作曲者的YouTube般,一方面是讓用戶有發表作品的地方,另一方面當這個平台聚集了一定人流後,即使有其他公司推出同類程式,也不可能即時威脅到U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