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讓技術換市場 美專家不看好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騰飛,科技技術也逐漸走向世界前沿,不過幾位外國專家24日在北京一場論壇指出,中國以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條件,不是最好的推進方法,中國應該透過國內監管,加強自我規範;另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專家也指,在環保標準、勞工標準,以及勞工合同制訂的透明度,必定成為國際社會檢視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面向。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4日在北京釣魚台賓館舉行,紐約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克•斯賓塞(Michael Spence)指,中國現在已成為技術的創新者,站在世界前沿,像是機器人、AI等領域,但他也直言,中國以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的條件,可能不是最好的推進方法。
斯賓塞建議,中國應該想出更平衡互惠的安排,如果要持續合作發展,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互惠和對稱的利益關係。他認為網絡已成為影響經濟的巨大力量,但當今國際上對於數位經濟並沒有談好的框架或條約,包括中國的中興、華為被美國審查,就是因為企業幫助政府得到很多數據,猶如裝上一個後門。
「這是非常大的空白」,斯賓塞指出,中美做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國家,若要技術跟美國能齊頭並進,並作為發展的一部分,就必須要保證對貿易投資保持開放,也應該要非常審慎,對這些技術進行更好的監管,因為很多數據泄漏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必須要自我規範。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則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提出建議,他指出,有三個標準將是國際社會評價一帶一路的指標:一是環保的作法和標準,特別是電力部門;二是勞工標準,如何應對當地的工資水平和環境;三則是合同制訂是否透明。他建議中國可提出「一帶一路行為指南」,作為全球領域的標準,像是亞投行就已經成功的做了類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