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文創體驗消費已成為中國民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消費模式,書店和博物館內的沙龍講座,購物中心內的畫室和陶藝館以及親子DIY,都成為時下流行的文創消費方式。但一些有償DIY專案依然難逃被人詬病「低性價比」,文創體驗是否能引領潮流,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 據報道,在北京的朝陽大悅城、798藝術區,都引入了手工製作的文創消費業態,成為文創園區的新寵。一名前往體驗陶瓷製作工藝的劉姓市民說,隨著網購不斷普及,傳統購物、聚餐的消費模式已不能滿足需求,周末約好友或帶家人一起體驗手工製作,不僅能夠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看著自己的作品也會很有成就感。 另一位帶同孩子前往體驗的消費者表示,希望能通過手工體驗增進親子情感,並希望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喜歡上手作的樂趣。除了體驗經濟備受商場青睞,北京各大博物館也開設以推廣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手工藝體驗活動,讓博物館文化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雖然體驗經濟有廣闊市場,但仍難逃被人批評「低性價比」。就以DIY皮飾為例,北京市面上簡單的DIY皮飾製作一次3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消費者可以製作簡單的鑰匙包、卡包等,但市面上買相同商品只要幾十元。 在文創業者看來,文創商品爭取的是「親手製作」和「特殊創意」,延伸出不同價值,未來一定有可觀的發展空間。但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如果只是打著文創口號,卻沒有文創內容,就算消費者掏了一次錢,業者小撈一筆,不但消費者不會再回頭,也會透過網路傳播評價,讓中國初起的文創走入「死胡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