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院資源不足,醫護要面對的不是130%的內科病H使用率,也不是等了12小時的急症室病人,而是下雨會水浸的手術室,還有手術中途停電無法再用的止血電刀。即使有呼吸機,卻要用人手泵氣,負責的不是護士,而是病人家屬,因為醫護人手不足。
那堿O非洲喀麥隆,醫院未必有冷氣,在英美學醫的香港醫生,流茼膠b當地義教,希望訓練更多醫生在當地救治傷患。走進落後國度,詎料要重新學習的是頂尖的醫生,事關手術電鑽已磨鈍,沒有後備電鑽,他只好學習「做木工」,一邊回憶只在教科書見過的「鐵槌鑿骨」,一邊用鐵槌完成手術。
文:許芳文
圖:楊柏賢
負笈英美 專精頭頸外科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及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英權(Jason)在港修畢中五,1997年赴英,其後考入頂尖學府King's College London(倫敦國王學院)修讀醫科。他說,中學時期對生物和化學科特別感興趣,醫科讓他可探索科學和面對挑戰。畢業兩年後到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接受耳鼻喉專科培訓,鑽研頭頸外科手術。他2013年回流,翌年加入中大醫學院。
「我想讀醫科,因為想幫人。」Jason在美國的老師早年透過非政府組織,於非洲喀麥隆建立培訓中心,教授專科醫生進行頭頸手術,Jason在2013年回港前主動請纓到非洲義教兩周。由先進國家走進貧瘠之地,一切回歸原始。
手泵氧腳踏抽痰讚土炮智慧
當地醫院門外停泊的並非救護車,而是放滿家屬的行囊。醫院護士不足,家人要充當護士,甚至要「手腳並用」維持病人呼吸。Jason說,當地的呼吸機要靠人手泵氣,抽痰機則要用腳踩,多年來接受高端醫學技術訓練的他說,「從來都無見過,感覺幾驚訝,無expect(想像)過要人手操作呢艭鷎飽C」
遇上雨季,手術室隨時水浸,醫護人員要「涉水」做手術。Jason當時正為病人做甲狀腺清除手術,「突然之間落落麉B,一蟈N停電,二齯穭斷滲入手術室地下,滲到有一吋高」。
涉水停電做手術 當地醫護淡定
「咁都幾驚,因為病人安全受影響」,當地醫護氣定神閒,不慌不忙拾起地面的電線以防漏電,「都要繼續手術,病人已經鬗滼N^開髐M」,由於停電無法用電刀止血,醫生改用針線慢慢縫合血管,最終有驚無險。Jason讚歎當地人智慧,「另一方面諗,原來咁簡單鼣]備都可以做到手術」。
資源捉襟見肘,Jason在手術室初嘗「做木工」,用鐵槌為病人清除耳後骨的癌細胞組織。Jason指出,這類型手術一般用電鑽,但手術室僅餘的電鑽鑽頭都磨鈍了,「鑽唔到都好無奈,要諗下其他辦法,如果繼續鑽落去,都唔知幾時先鑽完」。他想到教科書曾提及「鐵槌鑿骨」,唯有硬蚗Y皮帶領團隊用鐵槌,「我]都係第一次咁做手術,好似做木工咁……我諗起碼係30年前的手法」。
無論資源多少醫生要懂做手術
Jason形容當地醫護效率「慢半拍」,要調節心態,「可能你叫姑娘型Y種手術工具,佢都要『咪咪摸摸』」,甚至試過做手術時,才驚覺鑲骨的鐵片工具盒空空如也,又再相當無奈。儘管如此,他仍無悔到當地,「資源係一個比較細黻暋D,如果佢](醫生)都唔識做手術,就算有資源都解決唔到問題」。
學生抗伊波拉膺年度人物
兩度赴喀麥隆的Jason,2013年首次義教時,曾遇上來自利比里亞(Liberia)外科專科醫生Jerry Brown,Jerry心繫家鄉,盼學成後回國。後來,西非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蔓延至利比里亞,Jerry不顧妻子反對進疫區救人,成為美國《時代》雜誌2014年年度人物。
Jerry不畏犧牲對抗伊波拉,令Jason對當地醫護刮目相看,「如果畀荍痝ㄜ矕捧Q像要面對疫情」。他自我反思,「我會諗自己係咪有羉F愧,人]咁少資源,佢其實可以離開利比里亞」。本港公立醫院人手亦不足,即使不在非洲,前線醫護亦猶如身處戰場,義教的經歷令Jason學懂更體諒前線辛勞。
Jason先後兩次到喀麥隆義教,他不忘「讀醫幫人」的初衷,打算今年底或明年初再到非洲,雖每次只去兩周,但他認為「如可教到一個人,佢再幫手教其他人,影響會大好多」,即使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