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大博群社區研究計劃下的「香港無家者精神健康研究小組」,於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接觸逾100名無家者,當中深入訪問8名患有精神病的無家者。報告指出,現行醫療及社會服務未能全面照顧患有精神病露宿者的需要,建議政府投放資源把流動外展醫療車服務痡`化,以縮窄服務斷層及促進跨專業合作。 露宿者缺患病意識 鮮主動求診 研究小組負責人、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5年級生黃遠倬表示,報告顯示長期露宿影響無家者的睡眠質素,容易引發情緒及精神問題。他又說,無家者感覺被人歧視,不願與他人接觸,但患有精神病的無家者缺乏患病意識,欠缺親友支援下往往不會主動求診,精神健康狀G亦較一般精神病患者惡化得更快。 研究亦發現,香港現時並無針對無家者而設的精神健康政策,若要將此類病人送院,要經轉介及評估。不過,公立醫院社區精神科甚少與服務無家者的社會服務團體溝通,因此較少接觸到有需要的無家者,令他們難獲適切治療。 醫局外展隊朝九晚五 難接觸無家者 黃遠倬又表示,醫管局外展隊通常於朝九晚五工作,但無家者多於晚間出沒,外展隊未能接觸有需要者。他續稱,救世軍2014年推出的「無『窮』健康列車」外展服務以露宿者為主要服務對象,雖能彌補醫管局外展隊不足,但因資源及人手有限,未能提供穩定服務。 倡公院社署社福機構定期開會 研究小組建議政府把流動外展醫療車列為痡`公共醫療服務,或可考慮提供資金給非政府組織聘請醫生,讓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承擔照顧無家者精神健康的責任。他們又建議檢討醫管局外展隊的出隊指引,彈性處理無家者個案,例如於非辦公時間出隊。 小組認為現行制度下,醫護界及社工界缺乏合作空間,建議公立醫院社區精神科、社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為無家者提供服務的社福機構和社工定期舉行聯合會議,交流意見,為病人制訂適切的治療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