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有「小強」外號的蟑螂反應靈敏,主要歸功於其堅硬、有吸震能力的外骨骼(exoskeleton)身軀設計,讓其在全速奔跑時即使撞上障礙物,都可在瞬間修正而盡量不損失前進動力。這發現將有助於研發新型機械人。
哈佛大學生物學家賈亞蘭(Kaushik Jayaram)帶領團隊以家居常見的「美洲家蠊」為研究對象。這種蟑螂是全球跑得最快的昆蟲之一,移動速度可高達每秒約50個身長,牠們快速奔跑時也經常與障礙物相撞。為了解這是因為失誤,抑或是其逃跑策略,賈亞蘭和團隊利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了18隻雄性美洲家蠊以頭部撞牆然後在瞬間爬上牆的動作。結果發現,這些蟑螂10次中約有8次都是直接以頭部高速撞牆,接着才轉換動作。在其他時候,牠們則將頭往上仰,在到達牆面前先放慢速度。
研究員指出,蟑螂能在75毫秒的短時間內就攀上牆壁而盡量不損失前進動力。顯然是由於其外骨骼可承受撞擊,所以牠們毋須小心翼翼先減速。研究人員利用一個蟑螂大小的小型機械人作測試,亦得到類似結果證實推論。賈亞蘭相信,研究有助開發出更小、更柔軟和更輕的新一代機械人,可以跑、跳、飛等。(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