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行車道路主要由瀝青鋪設,耗用及棄置量大。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建築科技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梁禮鳴稱,舊瀝青可回收重用,惟現時道路工程一般只用約15%再生瀝青,其餘只能被送往堆填區。他期望將比例提升到五至六成,正研究用添加劑為不同年期的舊瀝青修復彈性,令其性能貼近新瀝青,從而鼓勵承建商使用,增加瀝青回收率。 梁禮鳴指出,瀝青具彈性可填補地面凹凸不平,又可在幾小時內乾透,故常見於道路工程。他據工程承建商的數據推算,本港在基建高峰期,每年所用的新瀝青物料可高達100萬噸。 年用100萬噸瀝青 僅15%再生 不過,瀝青特點是怕「日曬雨淋」,天氣熱或地面積水多,皆可導致路面出現裂紋或變形,如路段損耗嚴重,短則數月至一年便需將表面剷起重鋪。他以一段1公里長、3條行車線的道路為例,若將70毫米厚的路面挖掘重鋪,可產生2000噸瀝青,如全數棄於堆填區,運費及成本涉及14萬元,亦浪費可重用的資源。 梁說,由於技術限制及再生瀝青使用率不高,導致舊瀝青回收率偏低。他解釋,舊瀝青因氧化欠缺彈性,需混合添加劑回復彈性方能重用,惟回收的瀝青使用年期各有長短,要配合不同的添加劑,有一定技術難度。同時,每項道路工程再生瀝青用量不高,只有約15%,皆令瀝青廠欠缺誘因回收。 望用量提升至六成 梁表示,正研究不同年期的瀝青應使用何種添加劑,盼可將舊瀝青的彈性回復至與新瀝青相若,將用量由現時15%提高至五六成,並用於全港道路。他指早年曾做初步研究,證實含30%再生瀝青所造的物料,表現與新瀝青所造的相若。 該校同系的一級特任導師曾志榮則研究將沾有廚餘油的棄置木材中抽取木質素,再利用添加劑,將木質素及油污同步降解,成為汽油成分,有望研發作汽車燃料,轉廢為能。 上述研究在2017/18年度獲研究資助局資助,梁及曾分別獲撥款約80萬及104萬,研究為期兩至三年,現仍在初步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