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者醫療券恆常化後的4年內,開支勁升1.5倍,去年花逾15億公帑,當中2.5億元屬看中醫花費。政府表明禁止以醫療券純粹購物,但長者圈常流傳可在藥房用醫療券買海味,本報特邀請一位無長期病的70歲長者協助放蛇,在黃大仙一間藥房表明要買花膠,店員主動提醒可使用醫療券,並由駐場中醫把脈及開藥方,店員最終未按藥方執藥,只是包裝藥方上沒處方的花膠,交易包括價值970元的半斤花膠及50元診金,全數1020元以醫療券支付。衛生署回覆稱,會跟進上述個案,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濫用醫療券嚴重,促審計署調查衛生署監管不力。
明報記者 曾映妹
議員批濫用嚴重 衛署:會跟進
政府2014年將長者醫療券計劃恆常化,凡65歲或以上長者每年有2000元醫療券,累積上限為4000元,可購買西醫、中醫、牙醫及視光師等服務,原意是希望長者可按需要選擇私營醫療服務,包括預防護理,作為公營普通科及專科門診的輔助。
不過,醫療券計劃實行起來卻不盡符原意。本報記者1月24日與一位七旬伯伯到黃大仙彩虹道的「新城中西藥房」,表明想買花膠,並查詢長者可否有優惠。一名男店員回應稱,「老人家,一係你醫,喂,你咩囉,你有咩咩讕敻屭齱C」
從未用過醫療券的伯伯表示,其醫療券戶口有4000元,男職員指「4000蚊一次用唔到咁多,用一千幾百咁啦」。同行的記者即問:「可以用鵅H」伯伯亦連忙說現款不多,男職員坦言「得就唔得鵅v,並叮囑伯伯,「靜靜]呀,唔好咁大聲。畀政府知道,唔得謘v。
藥房職員啟動伯伯醫療券戶口
男職員其後請伯伯去找駐場黃姓中醫把脈,伯伯向中醫表示「周身痠痛」,中醫為他把脈約3秒,斷症為「氣虛血弱」,中醫取得伯伯身分證及寫好藥方後,一併將身分證及藥方交給藥房內另一位年輕男職員,年輕男職員負責啟動伯伯醫療券戶口,並交藥方予起初提議用醫療券的男店員,他接過藥方即為伯伯拿花膠,並未提供任何藥材。
等候時,伯伯表示亦想買燕窩,正整理花膠的男職員建議「過幾日先」。結果伯伯在藥房買了半斤花膠,價值970元,另加50元診金,全數1020元在醫療券戶口扣除。
駐店中醫稱執藥由藥房職員負責
記者1月26日向涉事的中醫查詢,他稱當日為伯伯把脈後,因「氣虛血弱」給他四劑藥,但伯伯「飲魖熅祗禶Q再飲,想煲炩慾U」,故給他花膠煲湯,又指非首次給病人處方花膠。不過,協助放蛇的伯伯當日是首次到該藥房,從未服用過其處方中藥。對於其藥單上寫有多種藥材,為何無給藥給伯伯,中醫稱自己只負責診症及寫藥方,執藥及其他工作由藥房職員負責,當日的詳情已經忘記。本報昨再就藥方上沒花膠向中醫查詢,他又有另一回應(見另稿)。
職員指少過問該店掛牌中醫工作
該店一對男女職員則指,店內藥材及海味屬藥房擁有,而中醫師僅在該店掛牌,非藥房職員,甚少過問中醫工作,不清楚用醫療券為長者購買花膠之事。
衛生署表示會跟進上述事件,又指醫療券不可用以純粹購買物品,如藥物、奶粉、海味或其他醫療用品;但可用於由醫療服務提供者經會診後,因長者的健康需要,在其專業執業範圍內提供的治療,及療程中所提供予病人的藥物及醫療物品等;如服務提供者不遵守計劃協議的條款和條件,其相關的醫療券申報將不獲政府發還款項;如政府已支付有關款項,亦會向有關服務提供者追討,如懷疑服務提供者涉及詐騙或專業失德行為,會轉介警方或相關專業管理委員會跟進,或取消有關服務提供者參與計劃的資格。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