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財富管理唐納文:經濟向好盈利增長
全球股市續看俏
恒指1月第三周勁升842點或2.7%,以全周最高位32254點收市,創歷史新高,而反映全球股市表現的MSCI環球指數同樣破位,專訪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以及安聯投資董事兼美國科技團隊高級研究分析師Stephen Jue (刊B4版),分析最新形勢。唐納文認為,受惠環球經濟向好及企業盈利增長,投資者目前仍可增持股票,惟須留意美國對中國及北美國家開打貿易戰的風險;Stephen Jue指出,人工智能是環球股市今明兩年的重大投資主題。
唐納文指出,由於今年環球經濟向好,企業盈利料繼續增長,故他現時繼續看好環球股市。但他亦提醒,美國今年可能在反全球貿易自由化上有更多動作,以及商品價格趨升或令環球通脹明顯升溫,都是不可忽視的潛在投資風險。明報記者 葉創成
匯豐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策略及諮詢業務亞洲區主管范卓雲在上期專訪指出,她對中國內地經濟前景樂觀,預計中資股盈利增長理想,相信恒指今年可望突破2007年的歷史高位31958點,再創新高;言猶在耳,恒指上1月17日已經升穿31958點,創出歷史高位,而升浪更延續至19日,以全周最高位32254點收市,刷新歷史高位。
美國退出NAFTA 成最大風險
其實1月第三周不止恒指創新高,全球股市亦同樣破頂。MSCI環球指數收報2207點,同樣以歷史高位收市,全周錄得1.01%升幅,美股標指收報2810點,全周上升0.86%,也是歷史高位。恒指該周勁升2.7%,表現明顯跑贏全球股市。回顧去年表現,恒指、MSCI環球指數及標指分別上升36.0%、20.1%及19.4%,1月第三周該三大指數的表現可謂延續去年以來的韻律。
瑞銀財富管理唐納文接受訪問時分析,2018年與2017年的相似之處是,環球經濟穩中向好,推動企業盈利增長,故投資者應該超配風險資產,當中包括股票。但他提醒,2018年與2017年不同的是,投資者在2017年初購入股票後可持有至年底,因為期內沒有出現重大風險事件影響股市升勢;惟投資者在2018年要留意兩大潛在風險,假如這些不利情况出現,便要轉攻為守,減持包括股票在內的風險資產。
唐納文解釋,第一個潛在風險是美國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舉措,「目前市場普遍關注美國會否向中國入口的部分貨品徵收關稅,我同意這是一大風險,但我更憂慮美國會否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也就是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之間所構成的自由貿易協定,幾乎消除了三國之間的所有關稅),因為美國與加拿大及墨西哥的經濟緊密聯繫,與這兩個國家的貿易關係較中國更重要。既然NAFTA如此重要,特朗普今年也要退出NAFTA的話,反映了他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決心,跟着他在中美貿易上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的機會很高」。
氣候變化商品價飈 全球通脹勢升溫
事實上,雖然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多次指摘中國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並且表明會着手解決此問題,但在他在去年1月上任至今中美貿易逆差反而更擴大,中國早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兩國貿易逆差達275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一數字對兩國的雙邊關係並不是一個好兆頭。特朗普上任一年後內政連番受挫,他所領導的美國政府更由於未能與國會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而出現停擺,他會否拿貿易伙伴開刀以轉移視線,實在是不能低估的潛在風險。
唐納文續說,環球股市面對的第二大潛在風險是商品價格出現上升趨勢,可能導致通脹明顯升溫,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更有可能因此出現政治動盪,「我聽瑞銀商品部的同事說,今年的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燃料、小麥、大米以至大部分商品價格飈升,由此帶來通脹風險,這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個別新興市場國家更可能由此衍生政治事件,上次全球食品價格上升周期頂部是2010至2012年,結果便出現了阿拉伯之春(編按:由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民主運動開始,阿拉伯世界多個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專制政權),因為當地民眾對高企的食品價格相當不滿,唯有推翻政府求變」。
短期仍可增持股票 惟要睇位落車
不過,唐納文強調,根據瑞銀預測的基本情况(Base Case Scenario),上述兩大潛在風險爆發的機會率暫時不高,由於環球經濟向好及企業盈利增長,目前仍然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有些人想準確測市(get the market timing right),持有現金等股市調整後才入市,現時這策略是行不通的」。
他又說,環球股市經過去一年急升後,現時估值當然已經沒有一年前吸引,但在環球經濟向好的前題下,目前股市估值仍屬合理,不成為沽售的理由。
唐納文指出,瑞銀財富管理目前予客戶的建議是繼續超配股票,並且密切留意當日後股價進一步上升後,其估值會否變得不再合理,尤其是他上述所提及的兩大潛在風險一旦成為事實,便要轉攻為守減持股票。
看好科技非必需消費金融股
至於投資者應如何追逐是次中資股的升浪呢?瑞銀財富管理上周發表報告,看好2018年中國境內及海外股市前景,當中MSCI中國指數今年所有行業料均繼續錄得盈利增長(見圖)。就H股而言,瑞銀青睞科技、非必需消費品和金融股、新經濟行業以及南向資金流入的受益者;對於境內A股,瑞銀偏好醫療保健和消費領域的大型行業龍頭企業,也看好金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