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比香港走快一步,台灣不少醫院已推出App提供預約,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病人不單可用App預約門診,到達後更可用手機或自動報到機報到,若同時預約多個專科,會被自動安排先到等候最快的專科。該院近年求診流程智能化,資訊室主任黃少甫認為科技人員與醫護人員緊密溝通,令智能化發展從病人感受出發,是成為智慧醫院的關鍵。 訪問日期為上月底一個星期五下午,記者當日在台北慈濟醫院未見「迫爆」,候診病人不算多。該院最近新增線上報到功能,大堂亦設自動報到機,台灣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後,市民獲發健保卡,可在自動報到機插入健保卡報到。黃少甫稱該院利用大數據回饋至前線應用,病人插卡後獲知哪一診室等候最快,若再到另一些專科求診,可在完成第一場求診後,向護士查詢再去哪診室較方便,整套技術在當地獲專利,「以往病人先到診室報到,然後要在旁邊等」。 衛生部設雲端系統 醫學影像無片化 台灣衛生福利部發言人稱,2016年起發展「健保雲端系統」,醫生診治或藥劑師開藥時可查詢病人就醫及用藥、過敏藥物等紀錄作參考,今年系統將發展醫療影像查詢機制。黃少甫稱,台北慈濟醫院多年來都是「無片化」,病人若有需要,才將醫療影像印出來供病人帶走。至於如何防止病人紀錄被濫用,該院醫事室主任蕭仁良表示,系統要求在讀卡機插入醫生的「醫事人員卡」確認身分,並插入病人的「健保卡」獲取同意,才能查詢。 該院病房管理亦逐步智能化,督導長(即護理部主管)劉怡婷表示近年病房轉用電子白板,病人情G一目了然,如顯示哪病人用氧氣、輪椅等。然而轉為智能化的過程殊不簡單,黃少甫說電子白板啟用初期運作慢,內容不夠仔細,故與醫護人員溝通後調整程式寫法才有改善,「IT人員沒有護理背景,亦非臨H人員,所以要與前線不斷溝通」。 明報記者 岑詠欣 台北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