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現時跨境學童逾2萬人,每天中港兩邊走。
放大
 
邱凱琦﹕“ 日花4小時上學放學,真的很累。 ”
放大
 
陳洁欣﹕“ 被送來港讀書,因家人希望我有更好的出路。 ”
放大
 
教師蒲穎男(左起)、馮杏玲及李慧勇常與跨境學生接觸,李慧勇表示跨境學生增加不應以「好」或「不好」形容,應該是「社區有什麼學生,我們就怎麼教」。
放大
 
游嘉兒
放大
 
葉文威
放大
 

其他新聞
Data解密﹕旅遊增長帶動經濟
圖看天下﹕修改《議事規則》
英譯概念﹕Global production chain (全球生產鏈)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體操天使 一跳留名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專題故事﹕日花4小時 跨境上學去

【明報專訊】現時有逾2萬名居於內地但於香港讀書的跨境學童,每天中港兩邊走。就讀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的凱琦和洁欣,分別由小一和中二起成為跨境學童,置身於生活習慣、思想、文化和語言都與原居地不同的環境,她們面對什麼挑戰和困難?能否融入香港生活,成為香港一分子呢?

.邱凱琦 - 中三

- 居於深圳龍華區,小一開始在香港上學。父親為香港人,任職中港司機,媽媽是四川人,並有一名姊姊,姊姊也曾是跨境學童,畢業後已回內地工作。

.陳洁欣 - 中六

- 居於深圳羅湖區,中二起在港讀書,家中獨女。母親是香港人,從事會計,爸爸是內地人,為修車技工。

沒內地戶籍 學費高昂

洁欣和凱琦均持有香港身分證,但在深圳居住,對於雙親為何送她們來港讀書,凱琦坦言不明所以;洁欣則說家人希望她「有更好的出路」,「我(沒有內地戶籍)在深圳不能升讀公立中學,一定要到私立中學或國際學校,但入學門檻很高、學費很貴,質素較好的學校一個學期可能收費10多萬人民幣」。

該校負責跨境學童聯絡工作的教師馮杏玲解釋,根據內地過往政策,沒有戶籍的兒童不能報讀當地公立學校,但有關政策2017/18學年起更改,容許港澳學生按入學積分制(如父母在當區已置業或租樓、父母職業等計分),報讀公立學校,「不過,香港學歷在國際認受性較大,學制也與外國較接近,日後(到外地)升學相對容易,不少(經濟)環境好的內地家庭會先安排孩子來港讀書,再到外地升學」。

跨境車程長 早起晚歸

凱琦日花4小時往返學校和住處,每早5時半起?,晚上7時才回到家。她曾要求父母讓她留在內地讀書,免卻舟車勞頓之苦,「真的很累,但父母沒有理會」。最初她由媽媽帶到港鐵上水站,送上校車,現時已可以自行乘內地公車,再轉乘港鐵回校。洁欣住在較接近香港的羅湖區,到學校的車程約1小時。

凱琦認為上學路途遙遠,比住在香港的同學少很多時間可用,「起H(比他們)早,要更早睡,溫習、做功課的精神都差一點」,二人唯有善用交通時間,她續說:「(車程)途中有時溫書,尤其有測驗、默書時,可以的話就睡一下。」

凱琦透露中一時曾加入排球隊,「有時練習至傍晚6時多,兩周後真的要放棄,因每晚差不多8時才回到家」。為了盡早回家溫習和休息,洁欣和凱琦都避免參加放學後的課外活動。

學習廣東話 靠多聽多講

普通話是凱琦和洁欣的母語,來港讀書需適應廣東話環境。中二才來港讀書的洁欣曾感吃力,「外公外婆都說廣東話,所以我聽得懂,但完全不會講」,但現在她可流利地以廣東話與別人交流,語帶自豪地說自己全靠多跟同學、教師聊天。

凱琦慶幸從小跟父親學廣東話,困難較少,她說學廣東話最難的地方是有9個聲調,普通話只有4個,所以難以掌握發音。但她說「聽得多就識」,小學時她多用普通話,升中後中文科教師要求她多說廣東話,才變得更流利。其學習方法也是與同學和老師多聊天,看香港電視節目時更故意不看字幕。

馮杏玲認為跨境學童廣東話進步快因多聽多說,「我校教師全部以廣東話教學,除非學生真的聽不懂才說一點普通話。有中文科教師會虒騛狾P學讀報紙,逐個音糾正」。負責學生輔導的教師李慧勇補充,學校常規課程沒有教授廣東話,但有安排興趣小組,主要供從未接觸廣東話的學生參加。

因通識科多認識香港

任教高中通識科的教師蒲穎男提及,新移民或跨境學生在通識科的學習挑戰更大,因他們未必認識課程可能涉及的新聞和歷史事件,洁欣馬上舉例「六四事件」。蒲續稱,跨境學生對「現代中國」單元的議題很熟悉,估計與內地學校設政治科目有關,但對「全球化」和「今日香港」議題的認識則較弱,「他們不能『翻牆』(破解內地網絡封鎖)看香港新聞等資料,課堂遇上敏感議題(例如內地人權及食物安全),有內地學生感到驚訝問道:『原來你們可以說這些?』」

通識科經常涉及對議題的看法和立場,修讀通識科已兩年半的洁欣自言沒政治立場,「一般我都保持中立,每件事都有利和弊」,但她同意學習通識科有一定難度,如對香港政府和立法會等資料需要多花時間了解,會多看學校訂閱的報章增進對香港時局的認識和視野。

與內地朋友感情較好

雖然自幼跨境上學,但凱琦社交圈子主要仍是跨境同學,「很多同學都是從小學起一起跨境(上學),假日可在深圳相約逛街,反而不會來香港」。凱琦說,她不敢主動與香港同學打開話匣子,「之前試過鄰桌是香港同學,基本上我們沒說過話,覺得大家沒共同話題」。洁欣也覺得與香港同學喜好很不同,故最好的朋友都是過去在內地的同窗,亦對來港讀書而與他們分離感到不捨,雖然假日大家可在深圳見面,但見面機會大減,「很多時候我放假,但內地沒假期,像聖誕假,而且內地高中多是寄宿的,他們周日下午便要準備回校,很難見面」。

洁欣強調和香港同學相處沒太大問題,「試過因參加學校交流團,早上7時於香港國際機場集合,但羅湖口岸6時才開,有香港同學讓我到她家借宿一晚」。凱琦曾遺失證件,不能回深圳,也獲香港同學收留一晚。這些經歷令她們感到溫暖,打破與香港同學的隔膜,但認為成為好友需要有更多共同話題和文化背景,所以仍是與跨境同學和內地朋友感情較好。

認同自己是香港人?

接受香港教育多時,洁欣和凱琦會否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呢?凱琦直截了當說:「香港人,因為持有香港身分證。」她讚賞香港比內地衛生、過馬路較安全、空氣較好。至於是否喜歡香港,她說:「沒有所謂,說喜歡又得,不喜歡又得。」洁欣則傾向自稱中國人,因始終在內地出生長大。洁欣印象中,香港人都很有禮貌,「試過有人擋在我前面,他聽到我用普通話說借過,都主動遷就我用普通話說對不起」。

兩人表示,雖然來港讀書多時,但活動範圍基本上離不開學校,洁欣稱:「去過銅鑼灣、將軍澳,但一年才去一次」。凱琦稱留在香港的時間很少,沒有時間去香港其他地方,文具、零食都在內地購買,許多港鐵站名她都不認識,「到香港其他地方也是隨學校活動去,不會自己去」。

洁欣說,如文憑試成績佳,傾向選擇留港修讀時裝設計,因課程發展較內地完善,但始終全家在深圳居住,打算日後回深圳工作。凱琦表示,中學畢業後留港意欲不大,因為回內地可以用母語,「留在香港,面對的人一定多用廣東話,我比較喜歡講普通話,自在舒服得多」。

教師:互為影響促進步

洁欣和凱琦就讀的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位於大埔,跨境學生比例約10%至15%。蒲穎男認為,在本港生育率偏低的情G下,香港學校難免接收更多跨境學生,「每年有多區的升中學生有限,部分學校被『殺』,我們能做的就是適應生態(指跨境學生漸多)」。但他強調,該校希望學生在地化,如堅持以廣東話授課、中文科會話考核只用廣東話,希望內地生可以跟上香港教育制度。

馮杏玲認為兩地學生各有優缺點,能互相影響,促使彼此進步,如她欣賞跨境生上課積極,帶動香港學生討論,「香港同學則變通能力高,例如算術題目,老師教方法A,他們可能想到方法B、C會更快,內地同學就傾向採用教師的方法,但久而久之也學會變通」。

◆同學:身分認同有分歧

游嘉兒 - 中六

內地同學是高材生,在不擅長的科目更花心機,所以做到「學霸」!香港與內地潮語不同,有時會不明白對方的用語,像內地的「666」(意指「叻」)。大家在身分認同的話題上會有分歧,例如內地向學生灌輸,他們是中國人,要以中國為先,國家為本,香港學生就多以自己為本。功課上也看到差異,內地同學會說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中,少說貪污、網絡封閉的問題,我們就特別關注中國的弊病。

葉文威 - 中六

內地同學頗友善,通常傷感情的東西(雙方政治矛盾)我們會放棄討論,如他們說台灣是中國最大的離島,我們笑笑就算,盡量不去爭拗。其實談港獨、本土意識的事,他們不會激烈爭論,因根本不知道和不理會。我班上跨境學生不多,他們傾向跟「自己人」(其他內地學生)說話,因可直接用普通話,WhatsApp在內地用不到,大家課後聊天交流機會不多。

■相關概念

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

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思考問題

1. 你對跨境學生有什麼印象?

2. 跨境學生會為中港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文:鄭秀賢、何思諾

圖:何思諾、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494期]

 
 
今日相關新聞
專題故事﹕日花4小時 跨境上學去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