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否對朝鮮動武成為2018年一大焦點。美國國安專家近期論調趨強硬,不少觀察家稱華府目前的氣氛跟2003年攻伊前夕相似。當年喬治布殊政府相信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外交及國安專家漸漸相信對伊拉克非先發制人不可。不過,跟當年子虛烏有的「大殺傷力武器」相比,朝鮮已擁有核武,美國動武風險高得多。 朝鮮擁核武 美風險增 美國對朝動武近期已漸成為可想像的發展。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Mullen)周日稱,美國跟朝鮮爆發核戰的機會比任何時候都要大,更說「看不到外交化解的機會」。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最近亦警告,若朝鮮再核試,特朗普會有七成機會向朝動武,2018年成為「極端危險」的一年。 特朗普本人對朝不時語出驚人,其國安團隊亦不乏強硬聲音,其中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尤其突出。他多番強調朝鮮的威脅「與日俱增」,上月19日亦重申不能容忍朝鮮擁有核武,否則美國將別無選擇以軍事手段應付威脅。 學者列攻伊6點相似論據 美國對朝的轉變跟2003年有相似之處。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薩克(Kori Schake) 上月在《大西洋月刊》列出特朗普政府跟布殊政府2003年攻伊6點相似論據:1)敵方的行動愈來愈具威脅;2)繼續前政府的政策是不負責任;3)敵方的領導人不可理喻;4)敵方目的並非生存,而是攻擊美國及其盟友;5)國際合作不足以化解威脅;6)等敵人攻擊後報復是不夠的,要威懾及懲罰。曾擔任前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喬治城大學副教授(Colin Kahl)也以伊拉克2003年經驗跟現時作對比,稱一旦相信流氓政權不受控,外交又無效,發動「預防戰爭」的誘惑便愈來愈難抵抗。 不過,跟出兵伊拉克相比,美向朝動武的考慮複雜得多,除要顧及中國,也要顧及日本與韓國這些盟友。美國要先發制人,軍方須先制定低風險方案,預先珝懂舊A瞄準韓國的導彈;開戰後如何確保朝鮮核武安全也是一大考慮。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