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熱股 明年難再放異彩

[2017.12.31] 發表
支持科技創新及消費升級依然是未來5至10年的國策,受惠於移動通訊5G升級的電訊設備商、OLED、手機電池物料等,料成為科技行業新增長點。(資料圖片)

一如預料,今年港股以先低後高收市,而且年底指數較年初低位累計升幅不少。雖說本欄仍然堅信,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紅利,將有很大機會在未來幾年分期派送,惟在目前如此高的基數下,港股未來一年要重覆今年的走勢,恐怕會有一定難度,明年港股表現或較今年反覆。

2017年雖是指數大升的年份,可惜港股量寬不足,橫看豎看都不似是牛市後期的格局。因此,雖說明年港股賺錢或比今年困難,但現在港股估值仍未到達危險水平,而中國宏觀政治及經濟格局穩中向好,在牛三仍未見蹤影前提下,基本上可排除明年進入熊市的看法。

牛三未見影 明年熊市機會微

假如明年港股大升大跌的機會率都較低,剩下只有兩個可能的局面,即只有大型上落市,或明年將出現比今年更慢的慢牛走勢。過去一年,港股的表現愈來愈似近年的美股,在少數優質藍籌股支撐下指數長升長有,但升幅卻極之緩慢。我意象中的2018年港股表現,可能跟2014年或2015年的標普500指數類似。當年標普500指數經歷了2013年全年累計急升30%(與2017年瓻升幅類似)之後,2014年升勢放緩至11%,而2015年更像是被點穴一樣,在年中曾挫 9%以後,以靠近2014年底收市價平收。

在中國市場投資,少不免要懂一點官場生態。一般相信,現任國家領導人有機會在今屆任期屆滿之時連任,假如真的如此,那麼現任國家領導人,或將樂見2018及2019年成為經濟上休養生息的年份,好讓領導人在2022年爭取連任之前的一兩年更容易拼政績。當然,長官意志是一回事,市場現實可以是另一回事,筆者跟讀者一樣只能走蚆@,並因應形勢隨機應變。

去年筆者曾提出幾個可能令市場跌眼鏡的non-consensus calls(詳見2016年12月28日《立論:美元只係外強中乾》),其中2017年將有很多美元大好友大跌眼鏡,而新興市場經歷多年不景氣之後,2017年將重新跑贏成熟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將於2017年度持續復蘇,年內已經成為事實。美中不足者,是美股表現比筆者預期中更好,而黃金的「非央行發行貨幣」地位,已被比特幣取代,光輝不再。

假如今年要我再發出新的non-consensus calls,我會說2017年當時得令的一眾內房股、汽車股、科網股,以及手機設備股,應該很難在2018年再放異彩,部分甚至有機會在這個相對沉悶的2018年,出現令股東財政狀G險象環生的小型股災。

電訊設備股前景看俏

縱使如此,支持科技創新及消費升級依然是未來5至10年的國策。因此,在科技行業市場仍然會繼續找尋新的增長點,例如受惠於移動通訊5G升級的電訊設備商,OLED及手機電池物料,或將取代手機鏡頭及觸控屏幕等電子零件成為市場新寵。

國家在2017年下半年加快審批新藥上市,亦有助2018至2020年創新型藥企新藥上市後所帶動新一波的盈利上升周期。明年港股升勢很可能仍然由極少數股份主導,而且領導大市的領袖,亦有機會換了新面孔。

更多經濟要聞
明年防通脹 買定掛u債券
12月中是多國央行議息密集的一周,數十家央行議息,美國聯儲局加息靴子落地,聯邦基金利率目標調高0.25厘,為今年第三度加息,符合聯儲局於去年... 詳情
在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之前,經濟學界的共識是世界經濟已變得愈來愈穩定,當中最大的功臣是經濟學者對貨幣政策愈來愈開明。記得1987年全... 詳情
美股升幅4年最大 僅輸港股
今年環球股市豐收,美股屢破頂,三大指數在本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報跌,亦無阻全年出色的表現,標普及道指全年升幅分別為19%及25%,納指更全年累升... 詳情
今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數目共25隻,集資額約40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新高,以教育及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為主,部分掛牌後表現極好,但未見升勢持... 詳情
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3次,但美匯今年則一路下跌,至上周五跌勢仍持續,美元指數盤中最低見過92.08,創1個月新低,收盤跌0.33%,全年累跌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