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跑海洋漁業基金 首年700萬助9研究
【明報專訊】機管局去年展開第三條跑道(三跑)工程,為補償及保育海洋生態,機管局斥資4億元設立「改善海洋生態基金」及「漁業提升基金」,自去年底接受學術機構等申請做研究,首年兩個基金共資助9項研究,批出逾700萬元;當中教育大學獲約50萬元,首次在海水應用「環境DNA」探測生物多樣性研究。
機管局三跑道項目環境事務總經理李仲騰說,上述兩個基金首年分別資助5項及4項研究,涉款分別約為420萬及290萬元,並由兩個管理委員會獨立管理;前者正接受新一年度的申請,明年1月底截止申請。李稱,獲資助的研究項目涵蓋不同範疇,包括中華白海豚、珊瑚及生物多樣性等。
教大海水覓DNA找「隱藏生物」
教育大學獲資助以「環境DNA」探測本港西面水域隱藏動物的生物多樣性。負責研究的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蔣志超說,西面水域是不少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但因靠近珠江口,海水較混濁,且水流較湍急,難用傳統目測統計做海洋生態調查。
蔣志超說,不少海洋生物會留下生活「痕[」,因此海水埵s有其微量DNA,但傳統方法未夠精準,難以探測得到,然而近年生物科技愈趨先進,透過「高通量定序法」為海水堛慣NA做測序,並解體其DNA遺傳密碼,再對比全球共用的「基因銀行」數據資料後,就可得悉海水內的DNA是屬於什麼物種,更全面及準確探測曾於水域內停留的生物。
蔣又說,新技術每次能於一晚內探測到逾百萬條DNA,較傳統方法每次最多二三千條,更具效率,「以前做普通生態研究,可能不知道原來這些海洋生物曾存在過,但一測試水辦的DNA,就可以見到有生物的基因,證實存在過」。他稱研究團隊已在大澳、龍鼓灘、大小磨刀洲、馬灣及赤P角5個水域取水辦,未來兩三個月將以「高通量定序法」分析,屆時可探測到有關水域曾棲息及出現的隱藏魚類及甲殼類生物,之後會再作追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