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觀測員為大地把脈37年

[2017.12.25] 發表

【明報專訊】住在河北省河間市沙窪鄉張天宮村的地震觀測員趙佳林(圖),過去37年來不論陰晴寒暑,每天準時到離家1公里外的地震觀測台,蒐集觀測資料,多次成功觀測到地震前兆。這些年來,他共提出65萬多組資料,為地震觀測提供精準的相關信息。

現年56歲的趙佳林,高中畢業後就成為地震觀測員。當年,河間地震辦聘他為「馬17井」地震觀測台觀測員,他感到很光榮。從此,每天早晨7時前從家裏出發,前往「馬17井」地震觀測台,抄錄24組水位資料和氣壓觀測資料,計算好後,在8時20分前上報河間地震辦。下午5時左右,再到觀測台檢查觀測儀器和設備。

《滄州日報》24日報道,地震觀測員的工作單調乏味、辛苦。趙佳林的家通往地震觀測台的道路雖然只有1公里,但直到前幾年才修成磚路,之前一直是泥濘的土路,遇到雨雪天,道路濕滑難行。為收取觀測資料,趙佳林摔跤了好幾次。那時家裏沒有安裝電話,他還得每天騎自行車趕往5公里外的沙窪鄉政府,利用鄉公所的電話上報資料。

趙佳林把蒐集地震觀測資料當成了事業。妻子楊玉冊說起他,不禁埋怨:「家裏的事都是小事,只有觀測地震資料才是他眼中的大事。」

難盡孝道深感遺憾

為了這份工作,他甚至連父母親去世都得麻煩弟弟處理,無法盡到為人子女的孝道,令他相當遺憾。1995年母親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第二天他和弟弟強忍悲痛,急匆匆趕到河間市區將母親的靈柩接回老家,把母親安放在靈牀上後,他流着淚跟弟弟交代了幾句,趕緊去觀測台收取觀測資料。2002年,趙佳林的父親因患哮喘、心臟病四次住院,每回都是弟弟前往照顧,父親去世後辦理喪事5天時間,他也從未耽誤過上報觀測資料。

地震觀測員 監測地震發生前的徵兆,就像給大地「把脈」。一般而言,監測地震資料有固定網站觀測和野外流動觀測兩種方式。其中,野外觀測因其機動靈活、覆蓋區域更大,近年來在震情會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監測地震每次需要連續4天才能獲取一組完整的有效觀測資料。

更多中國新聞
第三代養鶴人 續寫傳奇
20多年前,內地有首《一個真實的故事》歌曲十分流行,唱的「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就是為保護丹頂鶴獻身的徐秀娟;多年後,她弟弟徐建峰... 詳情
【明報專訊】浙江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的鋁—石墨烯電池,不僅可在-40℃至120℃的環境中工作,還能快速充電;研究指如果智能手機使用... 詳情
京城聖誕
內地在禁止黨團員參加慶祝聖誕活動的爭議聲中迎來了平安夜,昨日北京有數百民眾身穿聖誕老人裝束在朝陽公園參加「聖誕跑」(圖);但也有部分地區民眾... 詳情
湖南新化縣冬至(22日)夜發生的警察槍殺兩人案,逃亡兩日的疑兇、新化縣公安局國保大隊警員陳建湘(46歲)昨被捕;有關短片顯示,陳被捕時,臉部... 詳情
柯文哲就職3周年 民眾包圍抗議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就任滿3周年,以「打造光榮城市、拚出進步價值」為主題,選在南港車站舉辦記者會,宣示市府重視東區門戶計劃發展的決心。不過柯前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