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中俄滲透 美英熱議「銳實力」
西方民主制度近年遇上不少困境,除檢討自身缺陷,也有歸咎外國干預,例如美國大選涉嫌受俄羅斯影響,澳洲政壇近日颳起北京干預的爭議。美國學術界近期亦開始重新探究中俄的政治影響力,並創造新的專有名詞分析,最新例子是「銳實力」(sharp power)。「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本月初以此為名發表報告,點名質疑中俄發揮影響力的目標是損害西方民主制度。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圖)亦加入探討,並以中國為焦點。圍繞中俄以「銳實力」「滲透」西方的爭論,恐怕只是方興未艾。
「銳實力」「非軟非硬」 旨在操縱擴影響
NED由美國政府1983年成立,是旨在海外推動民主化的民間機構,其主要資金來自國會批准經國務院撥款,其在海外的角色多年來一直引起中俄等國輿論質疑。
NED上月先有高層在《外交事務》網站撰文,初提「銳實力」概念,其後再在本月5日發表《銳實力:冒起中的專制影響力》(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報告深入介紹和分析案例。報告認為自哈佛學者奈伊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後,外界逐漸誤以為只要不是軍事上的「硬實力」就屬「軟實力」,但報告點名指中俄在拓展影響力的舉措實際上「非軟非硬」,目標不是「爭取人心」,而是「分散注意力和操縱」,故須另創新詞「銳實力」來描述。
報告解釋,起名「銳實力」可突顯那些手段「穿刺、滲透或貫穿目標國家的政治和資訊環境」的特質。報告聲稱,這些專制政權在國內本已有系統地打壓政治多元和言論自由,如今則愈見試圖在國際上落實類似原則以確保自身利益;主要模式是專制政權外來政治和文化影響力,同時利用外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性佔便宜,對部分民主根基不深厚的國家威脅尤其巨大。
《經人》:中國非傳統敵人 更難應對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亦借用「銳實力」一詞為主題,焦點更全數放在中國身上,質疑北京暗地試圖在他國形塑對自己有利的公眾輿論。文中例子包括,澳洲參議員鄧森(Sam Dastyari)涉嫌違規收取與中共有聯繫的華裔商人的資金,惹起澳洲政壇震盪,總理特恩布爾更順勢向國會提交反外國干預法的草案,多番強調要維護主權,最終鄧森被迫請辭。新西蘭和加拿大近期亦有類似爭議。
《經人》形容,這場爭取全球影響力的戰爭雖然沒有冷戰般危險,但更難應對,因為前蘇聯是西方名正言順的敵人,但中國卻是關係密切的貿易伙伴,自然有影響力。該刊促西方必須嚴守自身價值應對。
中國官方一直否認有試圖干預他國的行為。對於特恩布爾堅持要警惕中國干預國內政治的言論,外交部批評「無中生有」,重申中方一貫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等原則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關係。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