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建築廢物 無處容身
【明報專訊】本港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於2005年已開始實施,至今非法傾倒建築廢物的問題仍未紓緩。近日環保促進會於本港24個海岸地點清理近3300公斤垃圾,當中包括2106件建築廢物,較2016年增加25%,主要於附近有樓盤工程的沙灘例如烏溪沙發現。機構懷疑有人貪圖方便,為節省運輸費而鋌而走險,違例傾倒建築廢物。
◆現時本港情G
香港目前的問題是填土區和堆填區不足。現時的堆填區將於2010年代中至後期填滿,而本港公眾填土區的容量亦快將用完。如果缺乏公眾填土區,又不推行減廢措施,便會有更多公眾填料運往堆填區棄置,進一步縮短堆填區的壽命。
.2015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建築廢物(見圖)
.2015年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圖)
.2007至2015年整體建築廢物的棄置量及重用量(圖)
◆處置設施
.政府建築廢物處置設施及收費(見表)
.策略性堆填區
香港每天需要處置的工商業及住宅廢物數以萬公噸計。本港有3個策略性堆填區,分別是新界西堆填區、新界東南堆填區及新界東北堆填區。由2016年1月6日起,新界東南堆填區只接收建築廢物。(見圖)
.打擊非法棄置建築廢物
環保署於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推行試驗計劃,在12個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的黑點安裝監察攝錄機,試驗計劃期間錄得170宗懷疑非法個案,但近半數因影像質素問題無法提出檢控。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環保署執法不力,認為應增加資源打擊非法棄置建築廢物。
另外,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5年10月推行試驗計劃,研究強制建築廢物收集車輛使用定位技術(例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亦查詢持份者的接受程度。使用定位技術有助追蹤並記錄車輛的行蹤,藉此阻嚇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土木工程拓展署試驗計劃的初步結果顯示,定位技術的科技發展成熟,裝置價錢相宜,但亦引起私隱問題爭議。
◆什麼是建築廢物?
建築廢物是因建築工程而產生並棄置的任何物質,不論是否經過處理,例如因工地平整、掘土、樓宇建築、裝修、翻新、拆卸及道路等工程產生的剩餘物料。本港九成以上建築廢物是「惰性物料」,即一般所說的公眾填料,公眾填料包括建築碎料、瓦礫、泥土及混凝土,可用作填海和平整土地。建築工程中的塑膠、木材和包裝廢物等屬「非惰性物料」,經篩選後部分可循環再造,作為建材。
.小知識:管理公眾填料四大策略.
(a) 減少
透過改善規劃、設計及施工管理,減少在源頭產生的公眾填料總數量
(b) 分類
把木材、紙張或塑膠等廢料從公眾填料中篩選出來,確保可再用或再造的公眾填料不會被棄於堆填區
(c) 再用
盡量把公眾填料再用於填海或地盤平整工程,同時政府正與國家海洋局商討,把香港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填海工程
(d) 再造
把合適的公眾填料加工成再造碎石料
[通通識 第4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