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犯稱刀具由死者攜帶否認謀殺
律師:殺1人難判死
《新京報》引述死者母親代理律師大江洋平透露,疑犯陳世峰承認殺害江歌,但否認是有預謀,並稱兇器不是他事先準備,而是江歌攜帶在身上。根據日本相關法律,是否預謀殺人影響量刑,「從實際情況來看,嫌疑人陳世峰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
24歲的江歌去年11月3日在日本住處遇害;同年12月14日,日本警方以殺人罪逮捕中國籍留學生陳世峰,而陳世峰為江歌好友(劉鑫)的前男友。案發當日,江劉兩人均在出租屋內,陳世峰後來上門尋人,並在門外殺害江歌。
大江洋平向《新京報》表示,他去年11月28日受死者母親委託,代理此案。起初,陳世峰保持沉默,後來承認殺人,但否認有預謀。在供辭中,陳世峰稱殺害江歌的刀不是自己事先準備的,而是江歌攜帶在身上的。
據日本相關法律,是否有預謀殺人,在量刑上存差異。大江洋平透露,陳的辯護律師目前在「無預謀」的方向辯護,如犯人殺人可獲刑15年,如證實是有預謀殺人,則可被判囚20年。
大江洋平表示,陳世峰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遇害人數。通常來說,遇害人數達到兩三個及以上,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會更大。大江洋平預測,接下來的庭審可能會判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或者無期。
在刑期執行方面,北京師範大學刑事科學研究院教授、國際刑法專家黃風稱,「比如陳世峰在日本被判監禁刑,也有可能回國服刑」,在國際合作中有「被判刑人移管」。黃風續指,這種情況下,相當於中國司法機關承認和執行日本判決,「但這種合作有個前提,即被判刑人自己願意回國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