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公里渠管使用逾30年 分階段復修
【明報專訊】因地底沙泥流失,本月1日窩打老道天橋往尖沙嘴方向近沙福道慢線路陷,出現8米乘4米坑洞,影響交通。渠務署長唐嘉鴻表示,窩打老道地底有一條箱形暗渠,該署稍後會復修損猁煽赬D。唐嘉鴻表示,部分地區的渠管已使用數十年,正逐漸老化及耗損,或會塌陷引致土壤流失而路陷,該署計劃分階段復修高風險的渠道,涉及工程費用約100億元。
唐嘉鴻表示,目前渠務署管理約1770公里長的污水渠及2300公里長的雨水渠,已使用30年或以上的污水渠及雨水渠分別約長800公里及1040公里。
為確保渠管正常運作,該署一直定期勘查渠管,每年約動用約1億元,為渠管做小型修復工程,每年修復約25公里渠管。
15年料耗百億元
唐嘉鴻說,不少地區的渠管正逐漸老化及耗損,有可能引致水土流失而路陷,影響交通及公眾安全,渠務署於2012年開展研究,為全港雨水渠及污水渠評估風險,並研究長遠更換及修復策略。研究基於風險評估原則,綜合考慮渠管的結構狀G、使用年期、塌陷紀錄等,將所有渠管分為5級(1級最好,5級最差),分階段推展渠管復修工作。
渠務署將於今年起的三四年內,先復修約110公里高風險的渠管,然後於未來15年,每年以工務計劃形式推展復修工程,每年支出約5億至6億元,預計整個項目涉及工程費用約100億元。
新技術修幹道渠管 冀不礙行車
唐嘉鴻表示,部分高風險管道位於主要交通幹道如窩打老道及龍翔道,該署會使用無坑挖掘法,在管道兩端開設豎井,然後在地底動工復修,對交通影響減至最低。
該署又會引入螺旋纏繞修復新技術,可在管道運作時復修,又可隨時叫停,讓路面恢復行車,亦可減低對交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