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專訪﹕卷四說話王 四招解困局

[2017.11.10] 發表

【明報專訊】梁子蔓的應試題目是比較「求不得」和「捨不得」,哪一項才是現代人煩惱的主要來源,她的立場是「求不得」。口試自由討論開始後不久,她與一個男生「疊聲」說話,她堅持說下去,但後來她記起男生從未成功發言,自己卻已發言兩次,好像剝奪了男生的發揮機會。她眼見旁邊的女生欲再次回應,她決定發言臨近結束時,眼望男生,朝他擺出邀請發言的手勢,男生很自然地接過話題,開始說話。「我有些心急,應該要先觀察形勢。」梁子蔓事後反省,當時應該如平日練習,先觀察同組的討論氣氛,如果大家都是進取型考生,她心急發言亦屬合理,然而當天討論氣氛不算激烈,若當天沒能讓男生接話,她恐怕考官會認為自己壟斷發言,阻礙其他考生參與對話。

考官期待什麼

梁子蔓常代入考官的角度思考,「畢竟這是中文科說話考試,而不是純粹考說話,老師對我們抱有什麼期待?」她發言時不會只引用數據或新聞例子,因為感覺像考通識科。她閱讀香港高考(以前的中學公開試)中文科文化卷的必讀篇章,如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吳森〈情與中國文化〉等,學習當中的文化概念,應考文憑試說話卷時便曾引用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人生四層次」,證明人類滿足口食之慾後,便會開始追求理想,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圓夢。她相信這例子能打動考官:「考官都是中文科老師,老師一定希望從考生的談吐裏了解他們的中國文化水平,而且他們一定讀過殷海光、唐君毅等人的文章,容易有共鳴。」

先想例子 後想論點

談到例子來源,梁子蔓平日儲起校內閱讀卷,因為閱讀卷文章多來自名家作品,「作家都對文字很執著,文中引用的都是精闢見解」,幫助儲藏說話例子。她在卷四應考當天收到題目後,就將腦海裏的例子傾囊而出,寫在草稿紙,之後再按個人、家庭、社會、世界4個角度補充例子,最後從中選取最好的示例,想出相應的主題句。她以香港樓價與北京霧霾作為例子,講述人們無論多努力工作,但短時間內都未能安居樂業與重見藍天。她強調主題句很重要,「很多同學空有例子,但未能表達例子與論點的關係,還會愈扯愈遠」。而且,她先想例子、後想論點的方法,可避免被論點縮窄思考空間,即使自己沒有新穎的論點,也能舉出各式例子豐富討論。

應試困局

子蔓分享應試心得時有條不紊,但她應試時亦曾經慌亂,「一緊張就會愈講愈快,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她決定參加校外口試訓練,與不同學校的學生切磋,再困難的處境也應付過(見下表),例如少人發言、爭相說話、解不通題目等。她試過兩人一組,發言時間維持是5人應試的10分鐘,逼迫大家短時間內要回應對方。爭取發言時,她耳眼並用,邊聽邊觀察發言者的喉嚨,當喉嚨停止震動,便是開口的時機。她回想準備口試的日子,日常說話也有一股「考試腔」,「明明只是跟同學聊天,但也會講求字正腔圓,還擺出手勢!」

藝術系 vs. 市場系

單是說話卷,梁子蔓已花了很多心機溫習。藝術系特別看重語文成績?她說備試時從沒考慮過升學,自己純粹因為喜歡中文,所以才充滿幹勁地溫習,母親因而取笑自己有「藝術家脾氣」。但這位「藝術家」原本選讀市場學系,但後來聽過從事市場營銷的長輩的一番話就改變升學想法:「如果你成為一個藝術家,無人可以取代你。但香港有很多從事市場策劃的人,他們隨時可以做你的工作。」無人能預料梁子蔓走的是否坦途,但希望她能保持「藝術家脾氣」,為喜歡的事投入努力。

■文憑試中文科說話卷四大困局與解決方法

(1)少人發言

準備時間內組織最少5個論點或例子。若討論陷入悶局,自己亦能拓展新的討論角度,間接啟發其他考生發言。

(2)全組發言進取

觀察對手的喉嚨,一停止震動便立即開口說話,「爭說話不是鬥大聲,而是鬥快」。

(3)不明白題意

先聆聽同組考生的言論,推敲題意。當然如果其他考生錯誤解讀,也難助個人發揮。

(4)表達看法後無人接話

內心倒數兩秒,若再沒有考生回應,便自己接上話,補充其他例子,化解窘局。

文:蔡康琪

圖:蔡康琪、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278期]

更多教育
潮看中化﹕神童為何「神」?
【明報專訊】13歲香港少年羅宏博在英國跳級讀碩士,獲傳媒大事報道為「神童」。這種新聞港人見怪不怪,縱然專家不認為跳級必然是好事,但早年何凱琳... 詳情
博看世界﹕昔日海上救援英雄
【明報專訊】「葛量洪號」滅火輪的出現,在1950年代將香港滅火輪隊伍的質與量帶入新里程。退役後的「葛量洪號」繼續發揮作用,於2007年變身成... 詳情
閱讀篇章﹕〈死去活來〉 - 黃春明
【明報專訊】(第1段)不是病。醫院說,老樹敗根,沒辦法。他們知道,特別是鄉下老人,不希望在外頭過往。沒時間了,還是快回家。就這樣,送她來的救... 詳情
文言範文﹕〈出師表〉表達技巧分析一一先說之以理 再動之以情
【明報專訊】人臣者上表,為的是進言或述志。要君主採納建議,單是理據充分並不足夠;若於字裏行間融入真摯情感,則更易於讓君主接受。作者於文中首先... 詳情
卷二練筆﹕論憤懣
【明報專訊】◆題目﹕ 有人說憤懣會惹來負面的影響,有人說憤懣會帶來正面的效果,有人說處理憤懣需要智慧……試以「談憤懣」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