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院舍限高24米 羅致光:研向高發展
【明報專訊】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圖)昨早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若仍未做好照顧長者健康等工作,30年後每年要建40多所安老院舍。羅致光指出,目前安老院舍等提供給體弱人士的設施,涉及安全及消防問題,限制在高度24米以下的處所內,認為本港安老院舍可探討高空發展,但預料要克服不同問題。
涉安全消防問題
羅致光在節目表示,幼兒服務、安老服務等提供給體弱人士的設施,因為涉及安全和消防問題,設計上難以位處高樓大廈內,目前這類設施限制在高度24米以下的處所,若可向高空發展,日後會較容易興建更多安老院舍,但要面對其他挑戰,「很多關卡要跑(通過),才可以做到(高空發展)……若你興建太大、太高的安老院,欠缺人的味道,那就要在設計和運作上花心思,猶如家庭式的運作。」
他表示,資助安老院舍目前設計與醫院類似,是從營運效率層面設計,而非從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作考慮,但需要展開大規模改革,需要相當長時間。
若未改善安老 30年後每年要建40間
羅致光又稱,過去15年,平均每年只新建兩所安老院舍,未能達到每年建六七間的要求,新建安老院舍需時亦很長,他舉例有今年開幕的安老院舍早於1998年獲納入規劃,但2003年初項目才啟動,「為何由開始至完成須待14年?因為中間不少阻滯,地區有不同意見」。
他表示,若本港未能改善長者家居照顧及健康等,在30年後要新建的安老院舍達40間,故現屆政府要及早做好規劃應對。
建築師:處理走火通道最棘手
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吳永順認為,放寬體弱人士設施的24米高限不難,但處理走火通道問題最棘手,以安老院舍為例,須解決遇上緊急事故時,如何把行動不便的長者從高樓層送達地面,或如何盡量減低火警發生的風險,建議室內增設較多灑水裝置等滅火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