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題目
有人說憤懣會惹來負面的影響,有人說憤懣會帶來正面的效果,有人說處理憤懣需要智慧……試以「談憤懣」為題寫作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憤懣的看法。
.星級生示範.
蔡佩思(2017年文憑試考生,中文考獲5*)
◆1.題目要求
「憤懣」為考題的重點字眼,考生需闡述對「憤懣」的看法。考題提供了「憤懣」正面與負面影響的思考方向,此外,題目也提示了應付「憤懣」的思考路向。所以考生必須提及於怎樣的情?下才「憤懣」、「憤懣」的原因,並寫出「憤懣」帶來的結果,這樣才可以全面地寫出「憤懣」的各種狀態。考生更可藉憤懣的程度或憤懣的原因,如個人層面推展到社會層面,帶出「層遞」的寫作效果。
揚日點評
分析準繩,能辨清答題重點與提示的分別。
◆2.寫作目的
「憤懣」,即忿恨不平,是十分正常且常見的情緒。題目不但要求考生面對這種常見的情緒,更希望考生進一步分析「憤懣」成因,思考這種尋常的情緒如何帶來各方面的影響。當然,由「憤懣」牽引的影響並不囿於個人層面,它還可涉及不同層次。這些都是考評局的命題原因——考核考生的眼界是否具足夠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個人學養的分殊。
揚日點評
若能從擬題者的角度對題目進一步「消化」,則回應更能針對題要發揮。考生若能「逆向思維」,思考出題者擬設題目,目的是讓考生反思或分享些什麼?這樣的思考方向,更能理出寫作的焦點。
◆3.題目關鍵字
考題重點字眼除了「憤懣」,還有「看法」。考生可輕鬆談談己見,也可嚴肅討論議題,無論以何種語調出發,整篇文章的重點是能全面而深入地寫出對「憤懣」的觀點與角度。
揚日點評
題目出現三句「有人說」,很明顯是擬題者提出的「逗引」信息,目的是引發考生對主題的思考,並非專要考生作出有關的回答,考生也應注意。
◆4.寫作重心
考題以「憤懣」為題眼,範圍空泛。一般考生會因此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停筆數分鐘,無從入手。又或只能想到一些常見和基本的「憤懣」情?,往往未能周詳思慮,對「憤懣」作出圓融的思考。相反,能力高的考生往往能「善用」這道題目給予的空間發揮,圖以較為周全的回應作為整篇文章編排的方向。一方面,除了讓人明瞭「憤懣」的意思及「憤懣」所帶來的正反影響外;另一方面,也提出一些如何改善「憤懣」情緒的建議。
揚日點評
此類較為「開放」的議題討論形式,在近年文憑試鮮見,可見捕捉「題型」並非萬無一失,審題準確才是臨場發揮的關鍵之一。
◆5.文類處理
考題以議論形式下筆最為理想,因為這樣最能回應「談談你的看法」這題目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清晰標明考生對「憤懣」看法的論點,寫出貼題的內容,論證方向才能清楚向評卷員展示。
揚日點評
見解正確。
文:語文工作者 揚日
圖:Ben-Schonewille@iStockphoto
[語文同樂 第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