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日發生兩宗學生墮樓死亡事件,其中一名死者為17歲中六男生,案發前曾執拾心愛物品、深夜獨自書寫及交託信件予老師,未被察覺行為有異。事後網上出現不少指摘言論,對死者親朋教師造成困擾。有學者建議網民手下留情,避免在傷口上撒鹽及增添壓力。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建議網民避免使用指摘的用語,如「為什麽不這樣做」,以免在死者親朋的傷口撒鹽。他表示,對死者最大的尊重是向前看,學習如何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願死者安睡,活者好好生活」,並互相扶持走出傷痛低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觀察到網絡部分言論對死者家庭及學校教師造成「相當嚴重的指摘」,他說若公眾不清楚事件詳情,不宜妄下定論,避免加深死者身邊人的壓力。
葉又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死者的家人及朋友或會不自覺跌入過度自責的漩渦,不斷重現過去的畫面,擔心會否忽略死者某些言行導致悲劇。他解釋這些表現屬自然反應,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葉希望政府正視學童自殺問題,對造成學童壓力和絕望的原因,如學業、家庭、朋輩和精神健康等認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