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8月檢大麻株超去年17倍 「K仔」檢獲量跌七成 社工:反映需求
【明報專訊】西九電子音樂節早前釀成1死3危殆慘劇,警方事後在現場檢獲小量懷疑毒品,令人關注本港毒品問題。禁毒常務委員會報告指出,本港吸毒情况有所改善,但警方及海關近年的檢獲毒品數量揭示,大麻在多類主要毒品中升幅驚人,今年首8個月的檢獲量,較去年全年多出一倍半,同期搜獲的大麻植物株數更較去年全年增加近17倍,而曾受熱捧的氯胺酮(俗稱「K仔」),檢獲量則下跌七成。有前線社工指出,「K仔」近年價格高企造成需求減少,但大麻價格平穩,可能成為主流。
明報記者 賴銘傑
禁毒常委報告:上半年被呈報吸毒者減
禁毒常務委員會9月中發表的報告指出,本港上半年整體吸毒情况持續改善,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按年減少23%,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亦按年減少三成,但當中一半人為21至35歲的青年;由初次吸毒至被呈報的「毒齡」中位數,亦由去年的4.6年縮短至3.9年。
本港吸毒情况趨向改善,但執法行動中檢獲的大麻數量由去年的242公斤增加超過一倍半,至今年首8個月的602公斤;整株大麻植物的檢獲數量亦由去年的329株,急升近17倍至今年首8個月的5888株。海洛英、「K仔」、可卡因,以及冰毒等則錄得跌勢,其中以「K仔」跌幅最為顯著,由去年的282公斤跌至今年首8個月的84公斤。
大麻受熱捧的程度,從網上討論區可窺探一二。有網民把討論區變成交流平台,公然分享吸食大麻感受,交換大麻售價和地點的情報,其中有網民以「聽人講」名義,明確指出尖沙嘴重慶大廈有大麻出售。另有網民疑擔心太張揚,改為透過通訊軟件Telegram,開設私密群組交流情報。
大麻致大腦感知扭曲患精神病可能增
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兼精神科醫生張建良指出,大麻在香港被列作「危險藥物」,管有及販運屬於刑事罪行。他指出,不少人以為吸食大麻跟吸煙無異,「見人食無事,於是就放膽食」,其實對精神健康影響甚大,包括對大腦感知造成扭曲,「覺得時間變到很慢,甚至出現幻聽」。他說,部分人吸食大麻後情緒起伏極大,暫停吸食更會出現無法入睡的「斷癮」徵狀。
張建良續稱,吸食大麻的人較大可能患上精神病。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前年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經常吸食強力大麻的人,患精神病的比率是普通人的3倍,每天吸食強力大麻的人,患上精神病的比率更是普通人的5倍。對於大麻合法的倡議,張建良稱需小心處理,「合法化不等於無害,吸煙飲酒也合法,難道對身體無害?」
青協:吸毒在職青年鮮有求助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本港整體吸毒人數雖錄得下跌,但首次吸毒的呈報個案中,一半屬於21至35歲的青年。他指出,不少在職青年有吸毒習慣,但鮮有主動求助,「除非身體和精神出現嚴重問題」。他又稱,港府對毒品採取「零容忍」政策,相信大麻合法化的可能甚微。
截至上月,今年涉及嚴重毒品罪行的案件有1084宗,警方拘捕1530人;而海關同期則拘捕210人,涉及541宗毒品案件。警方稱會透過不同渠道收集情報,了解最新毒品情况,適時採取打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