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裁員減工時 加時薪工人未受惠
【明報專訊】對於省府於2019年調升最低時薪至15元,除了商舖店主擔心成本升高而引致經營更困難之外,本應獲利的員工也並無太多喜悅,因為覺得工資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物價的增長。
有華人便利店主表示,省府的政策對他們的影響應該不大。「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超市。他們聘請人手比較多,工資增長之後,成本肯定有明顯的增加,而老闆也肯定要想辦法削減成本,以保持住價格上的競爭力。」
該店主認為,超市削減人力成本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減少全職員工的數量,增加兼職人數,同時再減少兼職的工時。
「所以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政策出來,對工人來說是好還是不好了。」
而有華人超市的員工則認為,省府的政策看似對員工有利,但實際作用很小。
「沒錯,政府的確可以要求老闆給我加工資,但是你看,物價肯定就跟着上去。這一把青菜,原來是賣1元,你加工資之後就會變成1.5元,增加的幅度還比你工資增加的還多。那加工資還有什麼意義?你跟老闆說怎麼你就加價了?老闆自然會說,成本加了,東西自然要賣貴一些。」
該員工指,以前省府也有加人工的政策推出,但效果很快就被上漲的物價給抵消了,政府的做法幾乎毫無意義。
而另一間便利店的店主則表示,她所知道的便利店都已經不再請人了,因為便利店的利潤已經薄得見骨了。
「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讓親戚幫忙打理,實在是請不起員工。主要是因為大家沒什麽消費了。大家的收入追不上物價。你沒見過那麽多商場和店舖都關門了麼?我們本小利微的便利店更加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