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起死回生之策
進入夏天,日本政局連續出現意外變化。8月3日,隨着支持率急速下滑,惶恐不安的安倍被迫宣布改組內閣。此次內閣改組有兩名新閣員引人注目。一是總務相野田聖子,二是外相河野太郎(對華友好派元老河野洋平之子),兩人都是自民黨內長期和安倍保持距離的異類政治家。
與此同時,在野黨的勢力重組亦密鑼緊鼓。7月27日,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黨魁蓮舫宣布辭職,震驚日本政壇。8月4日,民進黨黨內中生代重要人物細野豪志宣布離黨。有消息稱,細野正謀劃投靠贏得東京都議會選舉的小池陣營,民進黨分崩離析之勢在所難免。同時,由小池主導的新政黨「日本第一會」於8月7日宣布成立,備戰2018年眾議院選舉,小池新黨對撼自民黨的局面儼然成形。
日本著名政論家田原總一朗在8月初的一次新聞節目中提到,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向他表示,高傲的安倍其實不懂用人之道。本次安倍改組內閣,一反常態,邀請對自己持批評意見的兩名自民黨議員入閣,用意何在?
據日本主要媒體報道,就在宣布改組內閣前夕,安倍在首相官邸會見了田原總一朗。田原和安倍會面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建議安倍實施一次大膽的政治冒險,否則明年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必敗無疑。媒體追問所謂「政治冒險」的內容,田原守口如瓶極力回避,只表示安倍看來會接受他的建議,且此次政治冒險只能由安倍獨力完成,一旦實行在野黨也難以反對。
在這一懸念下,日本輿論開始流傳,安倍政治冒險的可能性之一,就是以外交來推高內閣支持率,朝鮮和中國議題瞬間進入媒體視野。2004年,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就是通過兩次訪朝,在內閣支持不振的情况下通過外交扳回一局。作為當時小泉貼身隨從的安倍,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對朝外交上,人質問題是日本對朝外交的核心。如果安倍能夠成功訪問平壤並在人質問題(或核武問題)上有所進展,內閣支持有望回升。在對華外交上,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明年是中日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日方亦有分析認為,安倍可能希望藉此機會於今年或明年訪問北京,通過改善和中國關係來提高內閣支持率。8月7日,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在東京舉行,安倍於次日親自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宋濤,亦可視為安倍意圖改善中日關係的徵兆。在這一計算下,任命一個和中國關係友好,在自民黨內屬於鴿派的河野太郎出任外相,無論是在對朝外交還是對華外交上,都是很有幫助的。
安倍政治冒險的可能性之二,是着眼於即將到來的眾議院選舉,考慮提前引退。任命和自身政見不同的野田聖子出任總務相,直接和選舉戰略有關。在安倍的國內政治部署中,可能有3套備選方案。一是最好情况,即安倍內閣在改組後支持率回升,明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安倍連任,順勢帶領自民黨出戰眾議院選舉;二是次佳方案,即安倍在改組後支持率依然低迷,屆時為了保證自民黨不失去政權,安倍可宣布不參加角逐自民黨總裁選舉,由其在黨內的盟友前外相岸田文雄出戰,以退為進,保證安倍在自民黨內的影響力。三是最差情况,即在預計自民黨支持度不及小池新黨的最壞情况下,由和小池私人關係密切且政綱極為接近的女閣員野田聖子出任總裁打選戰,以保自民黨執政地位。
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