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港人未麻木 倡非建制各陣營對話
【明報專訊】有意見認為民主派在佔領運動後,難匯聚抗爭民氣,以致最近社會對議員DQ案的反應也冷淡。楊政賢說:「香港人無反應並非麻木,市民仍然憤怒沮喪、希望有一些行動,只是暫時見不到運動的願景。」楊提出參考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經驗,非建制派各陣營重新對話,「市民見到各派別願對話,是支強心針」。
本土派與傳統社運必須合作
楊政賢表示對話應由民間無議席、但有影響力的團體開展,因為若由議會中的政黨開始對話,「講選票就傷感情」。楊提到,外國用快樂抗爭、搖滾樂方式宣揚民主理念,反映抗爭從來不止在街頭,而是次文化、語言、身分和職業整個系統的抗爭,「本土派強在身分構造,傳統社運強於工運基層組織,所以兩者一定要合作」。
楊政賢說,在美期間與當地國際非政府機構、民間組織、智庫和各地訪問學人交流時,都會問對方香港在國際社會有什麼角色,「好多人話不知道,或覺得香港只是純粹一個經濟城市,會把香港放在中國的框架去看」。楊說當下內地很多對外投資都是透過香港進行,認為香港可與其他國家的民間社會合作,輸出人才和知識,成為監察中國在外投資的角色,例如是否有剝削當地勞工等。同時,透過與外國民間社會合作,也可提升外地政府對香港,以至本港民主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