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打游擊戰 恐怖網絡未除
2014年6月,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突然陷落,「伊斯蘭國」(ISIS)自此一躍成為國際社會焦點;事隔3年多,政府軍終告收復摩蘇爾。不少專家警告,ISIS失去重要據點固然重大損失,但不代表它會銷聲匿[,其恐怖網絡仍威脅全球安全。
殘黨具組織經驗 有力再起
華盛頓智庫「中東政策解放學院」(TIMEP)高級研究員哈桑(Hassan Hassan)對《紐約時報》稱,失去摩蘇爾對ISIS顯然是重大的打擊,因為其建國大計壽終正寢,可望其支持減少,但他說:「但今時今日的ISIS已是國際組織,其領導地位和實力死灰復燃的本錢仍在。」
有別於蓋達等傳統極端組織,ISIS不止控制地區,更落手運營城市一段長時間,建立複雜的組織。即使它不再實際控制地區,其富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及武器專家未來仍可策劃行動。ISIS去年起在既有據點節節敗退之際,反而加強在全球各地施襲,法國、英國以至菲律賓都有聲稱屬於或效忠ISIS的武裝分子施襲。
ISIS在伊拉克仍控制塔勒阿法爾(Tal Afar)以及安巴爾省多地,而在敘利亞,ISIS「首都」拉卡雖被圍剿,不過它在幼發拉底河谷的控制範圍依然甚廣。根據西點軍校的研究,ISIS在敗走的16個伊、敘城市持續發動近1500次攻擊,顯示ISIS重新轉型為游擊隊模式,成為長期安全威脅。
地區真空 各方勢力搶地盤
另一方面,ISIS撤出拉卡和摩蘇爾,不少地區重現戰略真空,亦埋下未來地區權鬥伏線。尤其是庫爾德民兵在華府支持下勢力大增,伊拉克庫族自治區便尋求9月公投獨立,矢志保住產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這不但非伊拉克政府軍樂見,深恐庫族建國或引發國內分裂的土耳其更是異常警惕。安卡拉不但反對將基爾庫克納入公投範圍,更主動出兵敘國北部,分析相信其一動機便是阻止該地區落入庫族民兵控制。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