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靠蒸發 皮革之鄉無淨水
河北無極縣污染嚴峻 村民憂滲透農田
綜合財新網、視覺中國報道,河北石家莊市無極縣是內地有名的「皮革之鄉」,但如今,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以及長時間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給當地村民帶來嚴重困擾。「視覺中國」日前發佈一組拍攝於近期的圖片顯示,在內地環保督查收緊的情況下,當地工業廢水污染依然嚴重。皮革工廠的工作人員透露,大多皮革廠的環保手續是完善的,可污染現狀同樣存在。即便官方聲稱處理過皮革廢水,但也只是靠存放在沙坑裏,通過蒸發和滲透來解決。
在無極縣大街上行走,每隔幾分鐘都會看到運輸動物皮毛或皮革產品的車輛,各種顏色的皮革成為當地的標誌,皮革產業為縣裏第一支柱產業,支撐着該縣經濟「半壁江山」。
廢水烏黑 氣味濃烈
記者走訪發現,大量廢水通過一條排污溝,源源不斷注入沙坑。無極縣無極鎮東合流村村民劉雙利說,這些廢水多來自縣裏的一些皮革廠,之所以污水引入沙坑,是要讓它們全部滲到地底。
遠遠望去,東合流村的廢水坑,像是靜謐的湖面,雖然周邊有些長勢良好的樹木,但在水中佇立的十幾棵楊樹早已死亡,光禿禿的樹幹上看不到一片葉子,黑褐色廢水中不時飄出化學藥品的氣味。劉雙利說,一個多月前,沙坑裏並沒廢水,但現在這個深度15米左右的坑,已被廢水填滿,然後等待慢慢滲透和蒸發。
記者注意到,沙坑裏的廢水,是通過一條約3,000米長的溝渠排過來的,溝渠深度和寬度都有5米多。村民擔心,輸送過程中的廢水,早晚會滲透到沿線農田裏。溝渠連接着一個廢水提升泵站。泵站周邊,是幾個面積更大的廢水坑。無極縣環保局人士稱,這些廢水聚集在此,是準備氧化的。
營里村就在廢水坑附近,該村村民李文新長期關注家鄉環境污染,他還自費進行過深度暗訪。李文新稱,這些廢水全部來自皮革廠,經過污水處理廠後,再通過那條3,000米的溝渠,最終流向東合流村的沙坑。無極縣環保局人士表示,這是目前最好的污水處理辦法,而且所有廢水全部經過處理,符合排放標準。但沿線不少村民覺得,水的顏色幾乎沒變化,還有刺鼻的氣味,「懷疑沒按規定處理」。
李文新說,這些廢水的源頭,來自幾公里外的張段固鎮齊洽村,無極縣環保局也證實了該說法。這是無極縣一個典型的皮革專業村,縣裏成規模的皮革企業,多聚於此,外界常稱其為皮革園區。 在李文新帶領下,記者在齊洽村一皮革企業牆外的排污溝裏看到,烏黑的廢水泛着青綠色與古銅色,濃烈的化學藥品氣味讓人難以呼吸。「這個園區的污水,表面上通過污水處理系統,最後排向了沙坑,但實際上很多設備沒有啟用。」李文新擔憂地說,「受廢水影響的幾個村內沒有皮革加工廠,我們成了別人的『垃圾桶』,雖然沙坑積水時間不長,可一旦廢水滲透,與地下飲用水混合在一起,後果不堪設想。」
污泥填坑 彷彿沼澤
「其實當地環保局監管很嚴格,但不可能做到對所有皮革企業進行24小時看管。」皮革廠裏的工人透露,大多皮革廠的環保手續是完善的,「可污染現狀同樣存在。」實際上,這些年,無極縣對待皮革污染問題,已加大力度整頓。2015年2月份,官方實施了「休克療法」,要求全縣製革企業全部停產整頓。可復工後,隨意排放污水、傾倒危險廢物的行為仍時有發生。
另據記者調查,除水污染外,污泥污染也是當地群眾的一大心病。據李文新透露,製革過程中,除了廢水,還會產生污泥,「達到一定量後,就會讓人拉走,處理的方式就是掩埋,污泥比污水毒性還大。」記者在東合流村就發現了一個大型污泥排放點。有村民說,這裏原是一個廢棄磚窯廠,燒製黏土磚取土時,挖出了20來米的深坑。目前,灰褐色的污泥已將深坑填滿。但這些污泥並沒完全凝固,用腳輕輕踩上去,仍有晃動感,附近村民從不敢靠近這裏。李文新告訴記者:「都是流狀的,踩上去和沼澤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