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邦自然資源部長卡爾(James Carr),目前正率領一個60多人的商貿代表團在中國訪問,日前與中方簽訂了價值一億加元的科技合作協議,向中國提供環保的燃料電池(fuel cell)技術和產品,以及幫助中國進一步發展太陽能供熱技術。
卡爾昨早通過電話接受訪問時,大力誇讚這幾天北京的天氣質量很高,與他十年前來北京時好很多,空氣透亮,幾乎可以和溫尼辟和渥太華相媲美。
他然後話鋒一轉,說到加拿大可為中國實現環保目標和開發清潔能源提供幫助,其中的成果就是這兩項價值一億元的項目。
其中的燃料電池項目,是由位於密西沙加市的Hydrogenics公司和山東省沂星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向後者1,000個單位的燃料電池引擎,安裝在沂蒙沂星公司生產的電動大巴上。
據Hydrogenics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莫茲(Bob Motz)稱,預計這一項目將在2至3年內完成,屆時Hydrogenics先是提供燃料電池引擎成品,然後逐步轉讓技術和生產線的方式,將加拿大世界領先的燃料電池技術傳授給中國。
公司首席執行官威爾遜(Daryl Wilson)表示,從這一項目中,該公司將獲利5,000萬加元。
「中國政府對推動清潔能源的公交車和重型運輸車輛有很大的決心。以上海為例,每輛安裝燃料電池的大、中型巴士,會獲得國家補貼50萬元人民幣。」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到2020年時,要實現燃料電池車的批量生產和規模化示範應用。
所謂燃料電池是一種發電裝置,但不像一般非充電電池一樣用完就丟棄,也不像充電電池一樣,用完須繼續充電,燃料電池正如其名,是繼續添加燃料以維持其電力,所需的燃料是「氫」,其之所以被歸類為新能源,原因就在此。
據了解,雖然添加氫氣只需3分鐘,遠低於電池汽車的充電時間,但由於建設燃料電池汽車所需的加氫站投入較大,而且氫氣的生產和運輸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因此普及起來有一定難度。
而線路比較固定的公交車輛和長途客運貨運車輛,對加氫站的密度要求不高,就成為中國推廣燃料電池的試驗地。
威爾遜還表示,除了已經簽約的這個項目,目前還有4家中國公司在與他們接洽,估計很快還能達成更多的合約。
而此次卡爾部長同時肩負兩項比較矛盾的使命,一方面要向中國推銷加拿大的新能源技術,另一方面也要為加拿大的石油產業找到新的市場,因為美國油頁岩技術的發展已經大大減少了對加拿大石油的進口。
為此,聯邦政府在面臨卑詩省新民主黨聯盟政府反對的情況下,仍要力推從亞伯塔省向西修建輸油管道,將石油越過太平洋輸送到中國市場。
但加拿大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院的負責人巴克利(Tim Buckley)認為,「中國力推新能源,一方面是要減少對國際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是要成為下一代運輸方式的全球領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