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要學自己捉蟲 免被萊姆病毒感染
【明報專訊】能引起萊姆病(Lyme Disease)的壁蝨(ticks)今夏料在安省大肆擴散,各地衛生部門都提醒民眾加以提防。多市公共衛生局今早將召開新聞會,呼籲市民關注萊姆病。
萊姆病的傳播媒界是壁蝨,今夏安省南部、東部和魁省地區的氣候變化,導致這些地區的近數年的壁蝨數目急增,現在另一波正肆虐安省西北部,受影響地區包括Rainy River和雷灣(Thunder Bay)。
雷灣公共衛生局(Thunder Bay Public Health)專家Ken Deacon表示,20年前壁蝨根本不是問題,他估計問題會愈趨嚴重。他的單位去年收到居民寄來的壁蝨,希望知道他們是否有感染萊姆病的風險。
萊姆病初期病癥為頭疼、發燒和發冷,若不及早診治,可引起神經和心臟疾病。若被壁蝨感染,盡早治療十分關鍵。咬了人類的壁蝨會將頭埋入皮膚數日以吸取血液,若壁蝨黏住皮膚不足24小時,仍能安全取出,被咬者不會感染萊姆病。
問題是人類未必能感覺自己被咬,壁蝨在咬人時能發出麻藥,因此住在受感染區域的人必須每日檢查自己的身體。Deacon表示,民眾返回室內後,必須檢查身體,但改變生活習慣,可能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黑腿壁蝨(blacklegged tick)屬最危險的品種,因其攜帶萊姆病毒。其餘品種的壁蝨可能攜帶其他病毒;所有品種的應對方法,不外乎早期檢測和正確移除。但如何勸服民眾跟從,是衛生部門最大的挑戰。
美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專家馬瑟(Thomas Mather)設計了一個幫助民眾應對壁蝨的計劃,教導民眾經常檢查,使用尖鑷子而不是平鑷子去移除壁蝨的頭部,和穿著經氯菊酯(permethrin)處理的衣物。馬瑟製作放在浴缸和廁所旁的卡,提醒民眾檢查腋下和下體等部位。
雷灣當局也面臨類似問題,Deacon除了鑑別壁蝨和評估風險級別,也要教育公眾。他說沒有可能滅絕壁蝨,因此它們一日存在,民眾都要學懂與它們共存,避免患病。
Deacon的妻子7年前感染萊姆病,但當時被咬的部位周邊沒有出現皮疹,因此初期醫生未診斷她患上萊姆病,只向她開止痛藥。到她出現頭疼,後來變成半邊面癱瘓,才獲確診患萊姆病,要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