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1.5億助有社會影響研究
【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唐家成昨稱,將於2018學年推出1.5億元「研究影響基金」供八大院校申請,冀大學為本港產業發展和再工業化作貢獻;又盼政府注資約120億到研究基金,以維持每年投資回報達最少10億元。
重視不在論文層面
特首梁振英於今年的《施政報告》要求教資會一年內檢討研究經費的分配方法,加入研究影響、知識及科技轉移成效等評審準則。唐表示,為推行上述措施,教資會決定以試驗性質設立1.5億元研究影響基金,供大學研究團隊競逐,於2018學年接受申請,鼓勵大學進行更具影響力的研究。
唐家成續指出,基金評審準則為「研究為國際或本港所帶來的影響」,影響可見社會、經濟、民生、社會政策等領域,「一般研究基金審批準則為視乎其論文的影響力,但研究影響基金重視的影響力不在論文層面,大學可研究紓緩人口老化政策,這些可能較難寫論文,但對社會影響很大」。
對於此基金會否傾斜於應用學科,唐家成未有正面回應。研究資助局主席華雲生指出,每項通過評審的計劃可獲400萬至1000萬元研究資助,沒規限每所大學可提交多少個申請。香港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教育大學、嶺南大學昨均歡迎教資會推出該基金。
但嶺大補充,認為教資會應給予院校彈性,除商業價值和技術質量等因素,研究項目的政策意涵(policy implications)、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對文化的增益、對專業服務的拓展及對人類福祉的貢獻亦應獲充分肯定。
此外,教資會於去年4月成立檢討教資會專責小組,小組上周提交第一階段檢討結果及建議,研究人員在諮詢過程中普遍認為研究經費不足。唐指出,教資會的230億元研究基金,每年投資回報已由6%大幅下降至約3%,若要維持每年有10億元回報作為研究撥款,則需注資120億元予基金,否則便需削減研究撥款。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宣布把2016年度的180億元額外盈餘預留作教育用途,唐家成坦言教資會「財力有限」,盼能從中分一些。
另外,跟進《教資會資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報告建議的工作小組,現集中跟進訂立問責框架文件及舉行業界簡報會,唐家成說,該會不跟進是否檢討特首校監必然制等,只負責跟進院校管治方式,又稱正向大學持份者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