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短暫放晴,多區市民發現太陽外圍有一圈七彩光環,紛紛拍下照片放上網與人分享。七彩光環的正確學名為「暈」(Halo),是高空雲層中的冰晶折射陽光而形成。天文台表示暈在港並不常見,一年平均出現3次,對上一次出現為上月。 另外,天文匯主席彭栩怡昨午在筲箕灣同時拍攝到日暈及日華現象的相片。彭解釋日華為光線散射薄雲層中的小水滴,在太陽旁產生內紫外紅的七彩顏色,又表示兩者較少同時出現,並需使用感光寬容度較高的高階相機始能拍攝到。 雲層冰晶小水滴折射散射陽光 至於「暈」,日間出現的為日暈,晚上出現的為月暈,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暈是由於懸浮在高空雲層中的冰晶,將太陽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學現象,冰晶通常由卷層雲帶來,分半徑22度的「小暈」及半徑46度的「大暈」,當中通常為內圈呈淡紅色、外圈呈白色的小暈,就像昨日出現的。 天文台科學主任莊思靈表示天文台昨中午在尖沙嘴總部捕捉到日暈,維持約1小時。莊表示暈並不常見,每年平均出現3次,通常在4至8月,因夏天有較多空氣對流,形成卷層雲,日暈在中午時最易觀察。她又解釋今次是受廣東的低壓槽影響,在本港附近形成卷層雲,隨氣流飄到上空,折射陽光形成日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