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兵吳力波:以命相搏 意氣之爭
【明報專訊】「我經歷過,有死傷就會失控,無得返轉頭。」六七暴動期間吳力波被「根正苗紅」的父母送到廣州讀書,未有參與六七暴動成為「左仔」,卻成了紅衛兵,身邊同學在文化大革命武鬥中死去,令他難以釋懷。1967年8月20日,他與同伴乘車去搶武器,被另一派紅衛兵伏擊,多人死傷,事件被稱為「八二○血案」。他對武鬥開始感厭倦,轉為「文鬥」,與同伴辦《反英抗暴》報紙,報道香港情G。
同學遭伏擊而死 厭倦武鬥改辦報
「八二○血案」遇害青年包括多名與吳力波一起到廣州讀書的香港人,其中一人是當年香港鬥委會副主任謝鴻惠的兒子謝達新。「當年和謝達新好好朋友,一起由香港上廣州讀書,(在宿舍)睡上下格H。」說到好友猝逝,吳力波一臉黯然:「很難接受,當年我只有16歲,整天還覺得他(在上格H)伸個頭出來跟我說話。」吳又說,謝鴻惠當年因被港英政府通緝,連兒子的喪禮也未能出席,「白頭人送黑頭人都送唔到,都幾悲劇」。
50年轉眼過去,六七暴動時軍警與工人激戰的九龍船塢勞工聯合會與紅磡勞工子弟學校已拆卸重建,與93歲的勞校謝老師相隔整整一代,65歲的吳力波仍未忘記歷史,年初以海濱文化導賞會導賞員身分帶領導賞團,在舊址撫今追昔:「大家以性命相搏,你殺我一個我殺你一個,淪為意氣之爭。」說的是當年工會書記何楓在連接工會和勞校天台的橋上,用水喉通力抗軍警,最後被連開4槍擊斃的事。
嘆暴力對付佔中 歷史重演
「暴力並非完全無價值,但真的要到絕路才走這一步。」作為「武鬥」過來人,吳力波明白憤怒的群眾希望激烈表達,但要知所進退避免傷害:「若無人命傷亡,仲有得返轉頭。」吳力波強調,暴力升級最大責任在當權者,「當年若(前港督)麥理浩早些來港推行改革,六七暴動未必會發生,港英卻選擇鎮壓」。他慨嘆,現在歷史似乎又再重演,佔領運動時示威者堵塞馬路,沒有帶來傷亡,政府卻用暴力「扑你個頭」,造成「冤冤相報」。
不再相信不問對錯的民族主義
當年辦報「反英抗暴」,今天他形容事件為「暴動」,吳力波說,當時他認為「外族專制(港英)比本族專制(中共)邪惡」,後來因經歷慢慢改觀。他憶述1990年代到越南做生意,一個姓黃、黑眼睛、黃皮膚、講普通話的男人說「被中國人欺負了幾千年」,吳自言當時是「大中華膠」,差點衝口而出「你是否中國人?」卻驚覺對方真的不是中國人,不斷「反思,反思,再反思」,現在不再信奉這種只論種族、不問對錯的民族主義。
明報記者 鄧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