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政府着手堵塞摩貨避稅漏洞﹐規定由最後接手的買家披露摩貨安排資料﹐防止轉手差價未有如實申報﹐確保不會少交稅款。
上月﹐省長韋恩宣布樓市16招﹐當中包括了解地產交易運作﹐並且特別提及摩貨的做法。摩貨是指買賣合約簽署之後至完成交易之前﹐買方將物業轉售﹐從而賺取差價的做法。
買賣合同容許轉售﹐原意是提供靈活性﹐方便買方因應不同理由而退出﹐但由於近年大多倫多地區屋價升勢加劇﹐這樣的安排也為炒家帶來轉售賺快錢的契機。
根據省府公布的補充文件﹐為要加強了解摩貨的影響﹐將會透過土地轉讓稅系統收集轉售協議或類似協議的資料。
文件顯示﹐政府將會規定﹐買家在辦理物業過戶註冊及繳付土地轉讓稅手續時﹐須要申報在交易過程中要否涉及轉售或其他類似的安排。
省府解釋﹐針對摩貨的原因﹐乃是這些交易可能導致避稅行為及過多的炒樓活動。新措施顯然是針對圍繞摩貨交易的稅務漏洞﹐因為如果最後的成交價沒有如實申報﹐省府便會少收土地轉讓稅﹐此外﹐中間人從差價中獲得的收入﹐加拿大稅局也未必知道。
根據特許會計師梁萬邦的看法﹐目前的申報程序確實有可以改善的空間。
他解釋﹐現時薪酬收入稅局會有T4表格﹐但來自樓市摩貨交易的轉售差價收益﹐稅局則未必知道。他指出﹐田土廳所收到的屋價資料﹐可能只是原來買賣合約的成交價﹐並非經摩貨轉售的最終價錢。
買家可能出於不同的理由接受摩貨的安排及未有申報真正成交價。不過﹐梁萬邦指出﹐實際的結果之一是省回大筆的土地轉讓稅。
他以超過200萬元的多倫多市物業為例﹐指出少報成交價10萬元﹐可以少交省政府及市政府土地轉讓稅合共約5,000元。他表示﹐隨着資訊的發展﹐田土廳日後的資料將會很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