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美同中有異 選舉兩結局
法國總統大選與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樣是自由派跟民粹候選人的對決,但選舉制度卻是普選制。特朗普去年在大選中普選票輸近300萬,但卻在選舉人票以306票擊敗僅得232票的希拉里,引起一些論者促改革選舉人票制度。若法國亦改行選舉人票,目前民望落後的馬林勒龐會否反敗為勝?《經濟學人》分析,如法國效法美國制度,馬林勒龐當選機會大增。
倘依美「選舉人」制度 成平局
馬林勒龐與去年代表美國共和黨參選總統的特朗普類似,支持者多位處郊區,地域上較分散,而馬克龍的支持者則與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支持者同樣,集中在大城市。
法國有18個行政區,其中13個在法國本土、5個在海外。《經濟學人》假設法國與美國一樣每個選區按兩院議員多寡分配選舉人票,則法國共有193選舉人票,得勝門檻是97票。按此制度,有最多選舉人票的「法國版加州」將是首都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Ile-de-France),佔30票。居次的是佔20張選舉人票的奧文尼-隆-阿爾卑斯(Auvergne-Rhone-Alpes),之後是同佔16票的新阿基坦(New Aquitaine)和上法蘭西(Hauts-de-France)。最少選舉人票的則是科西嘉和其他海外地區,每區約佔3票。
《經濟學人》推算,選舉人票制將消弭馬克龍的普選票優勢(圖),雖然他在最大的兩個行政區穩持勝券,但馬林勒龐在其他7個較大地區獲勝,令兩人同得90張選舉人票,左翼候選人梅朗雄可在海外選區獲10張選舉人票,共和黨候選人菲永則獲3票。
由於無一候選人得票過半數,按美國做法,將由眾議院選出總統,每個行政區有一票。假設各行政區續投該區普選票勝出的候選人,馬林勒龐將獲8票,僅差兩票過半數,馬克龍則以6票落後,而決定總統人選的將是掌握3票的梅朗雄支持者。(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