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博看世界:玩具業今昔巨變
生活文學?走進老人家的內心:夢蘿的社會關懷
閱讀篇章:魯迅〈希望〉
閱讀篇章:魯迅〈希望〉?實戰篇
閱讀篇章:參考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潮看中化:女性參政 鳳毛麟角?

【明報專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希望多邀女性進入新班子以鼓勵性別平等,頗有扭轉傳統由男性主導政治的想法。但雖說古代女性地位遠低於男性,很多朝代卻都有女性參與政務,似乎並非「例外」如此簡單。

尊崇「家長」 太后掌政普遍

說到女子參政,最易聯想到的是後宮干政。諸如晉賈后、隋獨孤后、唐武韋二后對朝政影響力極大,最深入民心的形象自是《封神演義》妲己作威作福。但歷史上自周武王把商末「牝雞司晨」(女性亂政)視為亡國之因開始,各朝均禁止後宮干政,故所謂「干政」更多是君主為討后妃歡心而提拔其親屬執政,后妃多扮演「紅顏禍水」的替死鬼角色,楊貴妃才會「宛轉蛾眉馬前死」。就算是「妖婦」妲己,在《史記》中也只是紂王荒淫的一環而已。

真正參政最多的女性,是超脫於後宮的太后。由漢初呂后「臨朝稱制」起,歷代大都有太后掌政,臨朝頻繁的兩漢便導致王莽專權及戚宦相爭而滅亡,更不用說令近代中國積弱的慈禧。唯一沒太后臨朝的明代,也只因英宗的祖母拒絕大臣的掌政請求而未成事,卻正揭示臨朝稱制常見的原因:君主專制下當皇帝年幼,皇帝的家長便順理成章成為國家監護人,反映傳統對「家長」的尊崇。

說穿了,太后掌政並未擺脫女性困於家庭的思維,只是她的家庭較特別而已。古代的「女官」指的是高級宮女,彷彿女性要「當官」就只有進入最大的家庭——皇室。唐中期「尚宮五宋」(尚宮為女官名)才識過人而獲召入宮講學,更獲德宗尊稱「先生」,她們的活躍空間卻只在宴會及後宮。

踏上政壇 離不開「家庭」

雖然歷史上也有以才能見用的女性,如漢代班昭輔佐臨朝的鄧太后,唐代上官婉兒掌管朝廷奏章,明代秦良玉更是名列正史的女將,但這類女性確是鳳毛麟角。一來社會要求女性持家(班昭便寫有《女誡》)而難發揮才學,二來她們不僅要比男性優秀,成功之源也往往與家人有關——班昭能出入朝廷源於父兄皆有名望,秦良玉則是繼承丈夫的職位,反而雖有名人父親、卻在其年輕時已死的漢末才女蔡琰,博學善辯卻未涉足政事。東晉才女謝道韞因丈夫王凝之比不上親戚(二人出身兩大望族)而慨嘆「天壤王郎」,正說明女性地位離不開家庭。

至於純靠才能、以奴僕之身被武則天相中的上官婉兒,也只是得益於時勢——開放的隋至唐初不僅造就武則天稱帝,開皇、貞觀、永徽三大治世也有有才的獨孤后、長孫后、武后或明或暗輔政,成為中國的另類時期,也可證賢德女性參政並非壞事。當然這段時期的另一面是,后妃和公主政亂頻發亦是史上罕見。

圖:資料圖片

文: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語文同樂 第251期]

 
 
今日相關新聞
潮看中化:女性參政 鳳毛麟角?
文化解碼:漢武帝殺妃嬪防亂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