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復活節假期期間,曾於多國參展的台灣插畫家林俞槿(Emma)特別來港舉行個人展覽「emmaAparty.喚樂」,展出多幅風格可愛的畫作及大型立體裝置作品,勾起觀眾心中的童趣,也引起校記歐楚穎的好奇心。
銅鑼灣wtc more世貿中心邀請台灣插畫家林俞槿(Emma)於4月上旬至5月7日舉行展覽「emmaAparty.喚樂」,展出以動物為題材的畫作外,更合作創作多幅嶄新作品,包括製成大型立體裝置的〈小畫家肉包〉及〈小畫家島灰〉,讓觀眾欣賞藝術作品之餘,也重拾久違的童真。
銅鑼灣展出 擬人法畫動物
Emma當初開始繪畫,是「因為不太想去上班,所以才開始畫畫」,她憑個人努力,於2009年在台灣成立了品牌「emmaAparty」,大楷英文字母A代表「animal」(動物),「party」則代表一場開心有趣的派對。小貓、鬥牛犬和兔子是她最喜愛的動物,以擬人方式繪畫動物,畫中主角各有性格、癖好及思想。Emma也喜歡觀察四周事物,用生動有趣的方法刻劃眼前的情景,藉此表達情感和傳達信息。她希望透過作品勾起人們的童年回憶,在喧囂繁忙的城市中重拾童心,且藉創作給人們帶來快樂。
創作最難無靈感
對Emma來說,創作過程中最困難是沒有靈感。靈感對創作者非常重要,有靈感時,作品雛形已在創作者腦海中若隱若現,創作者會清晰地知道創作目的、鋪排,使作品有着豐富的感情色彩和信息;無靈感時腦海則一片空白,即使創作者再努力,也未能創作出理想的作品。Emma雖然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但未有放棄,在太累、沒有靈感的時候,她會停止手上的工作,讓自己休息、放鬆,待有靈感時再繼續。
人人審美觀不同,有些人覺得某些東西是美的,自然亦有人會覺得不美,沒有標準答案,毋須為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的風格。別人的評價並不影響Emma創作,當有人認為她畫得不好時,她了解後會嘗試改善,但如果她自覺畫得不錯,就會保持原來的風格。她認為每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可能人人都接受其作品。
■編輯部評語
人訪撰文處理不錯
商場活動的報道千遍一律,內容可以很沉悶,但校記改以人訪方式撰文,處理方法不錯。惟讀者不一定認識受訪的藝術家,原文亦沒有詳細交代展覽資料,讀來有點不清不楚,校記下回撰文時宜多留意。此外,人訪最好多直接引述受訪者的說話(即direct quote)。
文:校記 歐楚穎(聖安當女書院,中四)
圖:相關機構提供
文字整理:陳綺雯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