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大浪西灣擁有遼闊的海岸景色,有團體發現,當地有400多年歷史的西灣村,除了擁有完整族譜,村民早於清朝已獲「發牌」以獨特方式在近岸拖網捕魚。為了令這些鄉村文化流傳下去,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950萬元予團體推行復耕計劃,以及為村民記錄口述歷史。
撥款950萬 村屋變遊客中心
大浪西灣原是寂寂無聞的村落,2010年因富商魯連城擬於當地建豪宅而聲名大噪,事件曝光後引起極大爭議,政府先後將該地納入規劃管制,以及於2013年納入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卻引發村民封路事件,村民指政府做法有如強奪民產。
事件膠茼h時,最近終露出曙光。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今年初批准撥款950萬元予西貢區社區中心推行「西灣地區復育計劃」,為期3年,包括復耕5.8萬呎棄耕農田、復修水井,以及翻新一間村屋作為遊客資訊中心。
負責計劃的西貢區社區中心業務總監陳培昌表示,西灣村歷史悠久,故復育計劃會結合生態與人文元素,除了復耕,亦會為村民記錄口述歷史,讓該村的歷史及文化得以保存及流傳下去。
負責人:已荒廢50年 擬種水稻芋頭
陳培昌指出,中心向多名地主租了5.8萬平方呎農地,主要位於村口河流旁邊的土地,由於已棄耕逾50年,昔日的農地已長滿雜草,與其說是復耕,其實是重新開墾農田,「這些農地的土壤是否適合耕種亦成疑問」。
他說已初步檢視復耕農地,其中一幅會種植水稻作為示範,其他農地會種植鄉土農作物如芋頭,另外亦會闢地作中藥園,日後為遊客舉辦工作坊或導賞團。
耕種與生態關係密切,陳培昌指當地有一種罕見的黑斑陀弄蝶出沒,這種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是托竹,故復耕計劃亦會在農地周圍種植托竹。
陳培昌表示,西灣村分成上村及下村,各有兩個井,惟上村兩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井已遭填平,現時只有下村兩個建於50年代的井仍運作,其中一個復修後會作為水稻田的灌溉水源。計劃另一重點為村民以口述方式記錄西灣村歷史,初步發現昔日該村村民除了務農,原來早於清朝已獲發捕魚牌照,以獨特的「沙罟拖網法」,以兩隻漁船在海底拖網,然後將網往岸上拉,捕捉近岸魚穫。計劃會整理這些資料,並製成展覽,於遊客中心展示。
村長﹕退一步接受
對於新界陸續有鄉村推行保育計劃,例如荔枝窩已成為示範項目,大浪西灣村長黎恩指該村情G不同,西灣村於2013年被迫納入郊野公園後,村民申請牌照經營民宿及食肆較以前困難,在政府游說下,村民唯有「退一步」接受復育計劃,希望活化鄉村後,政府回應村民訴求,「村民只是希望繼續生活下去,安居樂業」。
明報記者 馬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