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克封筆:為保護學生 稱白色恐怖與否 交大家「自行意會」
【明報專訊】中學教師邱兆麟早前以筆名「庫斯克」在《香港01》撰文,批評警察集會聲援七警,團體「幫港出聲」不滿,派「記者」到校要求與校長對話,並到校監任職的診所查問,其後庫斯克關閉facebook及個人網站。他前晚通過個人fb戶口與讀者告別:「我離開,是為了保護我珍惜的所有人」。
關閉facebook及個人網站
本報上月報道,以筆名「庫斯克」撰寫時事評論文章逾10年的邱兆麟撰文質疑撐七警集會後,「幫港出聲」等組織派人到其任教學校。邱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報道後有關組織未有再到校,他說校方從沒向他施壓,但校名不斷負面地出現在媒體,他覺得有責任保護學校,而且學生心理上亦會有無形的壓力,他希望保護學生。
對於事件是否白色恐怖,邱表示交由大家自行意會,「我不選擇用白色恐怖這個形容,但是不是(白色恐怖),我no comment(不評論)」。他相信封筆不會令其他人噤聲,因每人對要珍惜的事物的優先次序不同,社會仍有很多不同立場的聲音。
幫港出聲:任何人也要為行事負責
幫港出聲在2月24日至3月3日期間,發表6篇批評庫斯克的文章,包括奉勸該校校長勿包庇庫斯克。幫港出聲昨在網站回應,稱事件反映「任何人也要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至於邱是否繼續寫文章,「是他個人的事,悉隨尊便」。文章又稱幫港出聲派記者到學校和校監的辦事處是「正常採訪」,批評《明報》早前的報道是「別有用心抹黑」。
學者:新聞採訪非為施壓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新聞採訪是要就公眾認為重要的事情,以求知心態了解情G,而非令受訪者感到壓力,否則已超越正常新聞採訪的界線。他認為幫港出聲的手法令人感到其目的是向當事人施壓,「明顯是不應該做的事」。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事件導致一名教師無法繼續自由發表意見,感到可惜和遺憾,更令人擔心會否影響教師的言論空間和造成白色恐怖。他說不希望有外界政治勢力介入學校事務,也希望學校重視教師的言論空間,保障教師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