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卜卜趣:生死感觸 古今不變
【明報專訊】〈蘭亭集序〉原文(5)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蘭亭集序〉原文(6)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小知識
王羲之愛鵝之謎
王羲之除了是「書聖」,還特別愛鵝。
有天早上,王羲之坐船經過山陰,看到有個道士養了10多頭鵝,他就想要買鵝回家。道士得悉來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心念一轉,表明這群鵝是不賣的,但若王羲之能替他書寫一部《道德經》(有說是《黃庭經》),就可把鵝換走。愛鵝成癖的王羲之答允寫經,此事為後世廣傳,《換鵝經》亦變成了《道德經》及《黃庭經》的別稱。
南朝梁人虞龢《論書表》和唐初官修的《晉書》均記有王羲之愛鵝的故事。《晉書》亦提到另一個故事:會稽有名孤單的老婦養了頭好鵝,卻怎也賣不出去,王羲之知道後立即動身去看;可是老婦知道王羲之要來,竟把鵝烹了來招待,王羲之為此終日嘆息。
王羲之為什麼喜歡鵝?後世有兩個說法。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認為是為了觀察鵝的撥水姿態,以提高書法技藝;近代史學家陳寅恪則從王羲之的道教信徒身分分析考證,認為王羲之寫經換鵝,是因為食鵝肉可化解吃丹藥的毒。誰是誰非,看來也難以分辨呢!
文:方舒眉
圖:馬星原
[語文同樂 2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