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當年說起
問:蒲sir,今期開始談寫作,從何「作」起?啊對不起,我想說的是從何說起。
答:從我當年會考作文說起好嗎?
問:好,那我先去準備一部時光機!
答:不必了,在我腦海呢!那年會考,我選作了「茶樓眾生相」,寫的自然應是茶樓的眾生之相。我問同學,他們都說這是描寫文。對,但如果整篇文章只停留在描寫,什麼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都用盡了,還能怎樣昇華,讓人家認為我抱緊「立意」未覺累?
問:學生願洗耳恭聽。
答:我作出三個對比。首先,左桌一家人樂也融融,談笑不絕;右桌一家人各自看報紙,沒有交流,帶出茶敘應以聯繫、溝通為目的。第二,有位茶客罔顧公德,大聲粗言穢語,侍應盡忠職守,好言相勸,我藉此帶出體會:茶樓不是私人地方,宜顧及別人感受。最後,有茶客爭着請年邁雙親喝茶,另有一位茶客則對同坐父母不聞不問,只專注看馬經,我藉此反思,工作雖忙,仍可於周日請父母喝頓茶,聊表孝心。當然,題目圍繞眾生相,所以我也不詳談,只會點到即止,讓考官知道我有「立意」的意識。
問:成效如何?最終取得什麼分數?
答:我擺自己作例,當然是非A不可,那時的星星還是堅離地,未登陸。
推敲立意是選題的第一步
問:蒲sir真幽默!
答:不敢當。言歸正傳,再補充一下立意。立意,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我們要問自己,寫這些內容,要帶出什麼目的?有什麼價值?確立了中心思想,則選材、結構、抒發的情感才有方向。立意要好,必須與課程精神相呼應,我們至少應牢記課程的三個主要精神:
(1)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2)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3)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立意包括價值觀和態度,如宣揚真(追求知識)、善(道德情操)、美(藝術欣賞);熱愛生命、追尋理想、注重誠信、大愛無私等等。不應帶有消極、厭世的思想,更加不應該等待不勞而獲,以至鼓吹迷信、主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須知考試有一定的標準,包括課程的目標和精神,同學不得不留神!
問:難怪您常常提我們應試文章應思考用不用得着「體會」、「反思」等關鍵詞語。
答:是。這當然要審時度「題」,我們平常可借思考主題:藉着(事件、人物行為),帶出(道理/教訓),反思人生哲理或人倫道德,即以上課程的三種精神。
問:聽完老師這番話,有點累。
答:不會吧,抱緊「立意」未覺累,抱緊就好。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文:蒲葦 - 資深中文、文學科主任、教育專欄作者、教參書編者。編著《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每日文言半小時》(1-3冊)、《白話易讀半小時》(1-3冊)、《DSE中文科16課必考範文精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