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造假風盛 花錢買觀眾
記者在北京與影視業人員亦有來往,他們日日在圈內給娛樂節目招募現場觀眾,酬勞是每日50元人民幣,只需到場坐定定,可謂是兼職「筍工」。其實內地收視、票房等造假之風近年來一直被人詬病,今年兩會、同是全國政協委員的著名演員張國立、著名編劇高滿堂均集中炮火轟向了粗製濫造卻畸形發展的國內影視娛樂行業。
徵「30歲以下帥哥美女」
「要求年齡30歲以下帥哥美女,形象不好的就不要來了」、「需35歲以下觀眾200名,要求時尚靚麗、乾淨利落,女孩、情侶優先」,這種兼職廣告,影視圈中日日都有,扮觀眾的市價是50元,有時還包盒飯和大巴接送。內地不少娛樂節目在拍攝的時候,都要「買觀眾」,在電視上播出的互動或笑聲後面,不知有幾成是真的?
曾經有一間香港影視公司與內地一名導演準備合拍一部清宮劇,劇本還未寫出來,北京的導演就已經得到投資方根據網絡點擊數據,選擇了一名熱度頗高的當紅小生做主角。記者並非對這名演員反感,還頗喜歡他參演的部分影片。不過他本來走喜劇路線,與這部較嚴肅的劇本風格大相徑庭,最終這部電視劇也因各種原因夭折。影視界備受質疑的是,一些投資方對於電影只有簡單的一個目的——賺錢,而沒有想到其他。
投資方只為賺錢不顧質素
他們所考慮的是,當紅小生會帶來潛在的大量的觀眾,但是電影本身好不好,與個別演員粉絲多不多無關。於是大量的購買票房、購買好評的事件也就應運而生,以至於近年爛到根本無法想象的影視劇,居然也能夠在內地網站「豆瓣」上,獲得匪夷所思的高分推薦。不知道政協委員踢爆之後,能否促進行業改善風氣呢?
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