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內華達州一名約70歲的女人2016年在印度跌斷腳,在當地接受治療後傷口受細菌感染,感染範圍蔓延至臀部。她的病情嚴重,被送返美國接受治療,最終因敗血性休克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在2017年1月發表報告,表示該女人受「超級細菌」感染,即使用上當地現有的全部26種抗生素都無法抑制有關病菌。當局表示對所有抗生素都呈耐藥性的感染個案絕不常見,「夢魘細菌」的出現無疑是一個警號。
抗藥趨勢愈見明顯
耐藥性病菌早在上世紀已經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抗生素獲藥廠大量投資生產,包括早在1928年就被發現的首種抗生素盤尼西林。盤尼西林面世僅3年,就出現首宗針對此抗生素的耐藥性個案。醫學界逐漸發現,每種新的抗生素都會出現相應的耐藥個案。
如今,抗生素耐藥性已是21世紀的其中一個公共醫療危機。單是在美國,因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而喪命的人,已比死於愛滋病的人數為多。在歐洲南部,金黃葡萄球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比例亦超過25%。而在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有系統的監測,所得的資料有限,難以得知真象,但以泰國為例,導致急性腸胃炎的志賀氏菌在10年間,由僅一成對常用抗生素呈耐藥性,C升至九成。
抗生素耐藥性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處方藥物不當、濫用抗生素,或處方的劑量不準確。例如在尼日利亞,於2002年,超過九成半住院病人會獲處方兩至三種抗生素,只有5%病人在獲處方前會先接受檢驗,決定該處方哪一種抗生素。與此同時,醫療旅遊業、人口遷移、因戰亂而流離失所、在牲畜廣泛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都促成了抗生素耐藥性蔓延。
處方不當 加劇耐藥性蔓延
對無國界醫生而言,抗生素耐藥性正切實地影響病人的生命,亦令救援工作面對更大挑戰。由逃難到約旦的戰爭傷者,到巴基斯坦的初生嬰兒,以至海地的燒傷病人、南非患上耐多藥結核病的病人,無國界醫生的醫護人員都看到耐藥感染對傷病者帶來的威脅,有些病人只能靠某幾種抗生素才能治癒。
在約旦首都安曼醫院工作的無國界醫生拉特利茲(Monique Lathelize)稱,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病人,其治療時間漫長。她說︰「來到這堛滲f人大多要接受多次手術,可選用的抗生素很多時非常有限。」若抗生素都起不了作用,唯有替病人截肢。
抗生素倘無效 或需截肢
2016年9月,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簽署了一份歷史性宣言,承諾將共同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無國界醫生表示歡迎,但希望有關宣言並非一紙空談,而是能夠化為具體行動,並在應對過程中,必須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病人的需要不會被置之不理。
在無國界醫生設有項目的發展中國家,都有迫切需要改善監測工作、提升化驗室檢測能力、改善防控感染,以及加強人力資源及當地醫療體系。各國政府、世界衛生組織及製藥企業亦應採取行動,預防耐藥感染的出現及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源頭,這包括讓更多病人獲得價格可負擔的疫苗、檢測工具和藥物。例如提供價格可負擔的肺炎疫苗,讓更多兒童得到保護,預防感染;又如提升國家結核病治療政策,增加病人接受耐多藥結核病的檢測機會,從而及早展開適當治療。
■知多點: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公共衛生危機。當使用某種抗生素後,病菌仍能繼續繁殖,即代表該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需要轉用其他抗生素對抗。
對藥物產生耐藥性是大自然演化現象。每當細菌接觸抗菌藥物,較易受該藥物影響的細菌會死去,能抵抗藥性的則會生存下來,繼續繁殖,並把耐藥的基因遺傳至下一代,甚或把耐藥的基因傳給本來沒有耐藥性的細菌(即使是另一類型的細菌)。耐藥性病菌的出現是無可避免的,但當抗生素被濫用時,會加快耐藥性病菌繁殖的速度。
文、圖︰無國界醫生